上海市通过标准化工作量力推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和分配机制改革
2013-10-28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点击量:651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按:上海市通过引入标准化工作量,科学核定公立医院的任务和收支,合理确定政府卫生投入、绩效工资总量以及分配方案,这一做法对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模式,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通过标准化工作量力推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和分配机制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上海市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和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体系入手,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先后制订了完善区县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投入机制、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考核分配等实施意见,通过引入标准化工作量,科学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任务和收支核定,合理确定政府卫生投入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朝着坚持公益性质、改善服务绩效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向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总体情况
所谓标准化工作量,就是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人力、技术、时间和风险等因素,将不同服务项目折算成一个标准的服务量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核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额度等。上海市按照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突出重点、边试边推的总原则,科学界定标准化工作量的计算方法,有序推进改革进展。以闵行区为例,该区制定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分配指导原则》明确规定:每门诊人次计作1个标准化工作量,相应确定每急诊人次为2个标准化工作量、每住院床日为6个标准化工作量、每例次抢救为10个标准化工作量、一级手术为50个标准化工作量、二级手术为100个标准化工作量、三级手术为200个标准化工作量、四级手术为300个标准化工作量等。
标准化工作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政府资金拨付依据。上海市在确定区县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时,主要与以下因素挂钩:(1)服务数量,主要包括门急诊数量、住院床日、各类手术数量等,为使不同医院、不同类型服务在统计考核时具备可比性,采取标准化工作量的方法进行统计考核;(2)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效率、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合理控费、医疗事故、单位能耗、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绩效考核。二是核定可分配总额。在各区县公立医院建立以人力成本与医疗卫生服务量相关联的标准化工作量机制,利用统一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实时的工作业绩数据采集,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标准化工作总量,据此核定各单位实际人员成本总费用和可分配绩效工资额度。
二、改革财政投入机制
公立医院原有的财政投入主要是依据床位、职工数等进行拨付,不仅未与医院的服务产出、服务绩效挂钩,而且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也不高。在增加公立医院改革投入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投入方式,通过增加投入促进机制转变。上海市按照“结果导向、公平公正、综合平衡”的原则,除规划确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外,依据公立医院的服务数量、质量、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服务监管结果确定投入,并综合考虑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状况等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补贴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平衡不同公立医院之间的差异,保障公立医院基本的运行需求。同时,将财政投入与绩效考核挂钩,一方面确立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科学的拨付依据,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强化了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公立医院形成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从“养人”到“养事”的转变。
三、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在公立医院原有的分配模式下,政府缺少对医院可分配总量的核定办法,医院主要根据业务收入自行确定可分配总额,医院内部也主要以科室业务收入作为分配的依据。这种以收入决定分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医院的创收愿望,容易导致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等行为,不利于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上海市本着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绩优酬的原则,通过“制度+科技”手段,构建信息化绩效考核平台,着眼于医务人员完成各项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情况,建立以人力成本与医疗服务量相关联的标准化工作量机制,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等挂钩的利益链条,弱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趋利行为。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基于考核结果的收入分配制度,既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医院切实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