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远端上的中国:你是否知道亚洲曲率能帮上多大的忙?(附视频)
2014-06-05 文章来源:爱湃斯公司 点击量:4164 我要说
胫腓骨骨干骨折是所有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治疗胫腓骨远端1/3骨折时是否需要对腓骨进行固定仍持续存在争议。不论是尸体研究还是临床报道,其结果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腓骨参与下肢负重,可通过其支撑作用减少胫骨应力,从而有利于早期愈合。对腓骨进行早期固定可以避免腓骨骨不连,否则可能会导致胫骨骨折不愈合。也有人提出,腓骨的完整性对于下肢的支撑作用微乎其微,并不能使胫骨骨折断端更加稳定,反而还有可能产生异常的张力,这会使得胫骨骨折端的加压固定更加复杂,他们并据此认为甚至应该部分腓骨切除以利于胫骨骨折端的加压。
然而,虽然腓骨在人体中受力不高,治疗也趋于保守,手术也常常只用克氏针去做固定,但是在近来文献报导指出远端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产生大都为旋前外展pronation abduction的高能量冲击,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很高的骨不癒(Non-union)机率[2],需要使用内固定将其完整复位。
腓骨骨折复位的创新研究
要达到粉碎性腓骨骨折的完整复位,就必须将腓骨的长度及旋转角度达到校准,但是腓骨远处尖端假使为粉碎性骨折,一般的骨钉没有办法固定,这样也造成复位相当的困难,于是近来有文献指出[3],将骨板的远端做出双钩型(double-hook)的固定效果良好,并且在所有的case中并没有发生任何骨不连、愈合迟缓、骨折再次发生等等现象。
爱湃斯(Aplus)远端腓骨骨板的钩状设计
爱湃斯(Aplus)将双钩型(double-hook)的功能加入在腓骨骨板的远端,可有效治疗远端腓骨的骨折,首先用双钩将远程骨碎片拉回做复位,再使用2.4mm锁定螺钉,按照骨碎片情况,将其更牢靠的固定住。
腓骨骨板解剖曲率的设定
爱湃斯(APlus)远端腓骨骨板的踝关节(talocrural angle)的角度为75°- 86°,可以使腓骨间接达到解剖型复位[4]。
爱湃斯(Aplus) 远端腓骨骨板把韧带联合处骨钉(Syndesmotic Screw)与腓骨解剖型骨板完美结合
踝关节扭伤有时发生在末端胫腓骨联合韧带(syndesmotic ligament)受伤。常因过度踝关节外转(excessive external rotation)所致。假使联合处分离(syndesmotic diastatic),即内踝空隙(medial clear space)> 1cm,则应考虑开刀以螺钉固定[5],骨钉的位置约在韧带联合处(syndesmosis)约1cm的位置。
爱湃斯(Aplus)远端腓骨骨板獨特的韧带联合处骨钉(Syndesmotic Screw)设计,将此骨钉设计在韧带联合处1cm的位置,将胫腓骨分离的问题可以透过此骨板解決固定問題。
爱湃斯(Aplus)远端解剖型腓骨骨板可以协助将粉碎的腓骨骨折作为固定,并且可使用骨板间接作为复位的工具,减少手术时间,加快病人的复原速度。
由于腓骨骨折会发生节段性骨折(Segmental facture),爱湃斯(APlus)也提供多种长度做为选择寸,由两孔(74mm)到14孔(231mm),可增加手术的方便性。
综合以上,爱湃斯(Aplus)腓骨钩状钢板用来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含不稳定骨折),力求使骨折断端易于达到解剖复位且骨折断端固定稳定,希望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在术后可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Reference:
1. JAMES C. H. GOH, B.SC.(HONS.), PH.D, etc. Biomechanical Study on the Load-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bula and the Effects of Fibular Resection.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Number 279, June, 1992.
2. Jodi Siegel, MD, and Paul Tornetta III, MD, etc. JBJS, Extraperiosteal Plating of Pronation-Abduction Ankle Fractures. Volume 89-A • Number 2 • February 2007.
3. Fang Zhenhua, Hazibullah Waizy, etc. Lateral malleolus hook plate for comminuted Weber A and B fractur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JO 2013,Vol 47, 4 ,364-369.
4. Rolfe B, Nordt W, Sallis JG, Distefano M: Assessing fibular length using bimalleolar angle measurements. Foot Ankle 1989;10:104-109.
5. David A. Porter, MD, PhD.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nkle Syndesmosis Injuries. AAOS Instructional Course Lectures, Volume 58,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