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关节囊修复对预后功能的影响

第一作者:刘金钊

2014-06-26 点击量:1205   我要说

刘金钊 姜宁 高鹏 于腾波 孙康 戚超

  目的:探讨关节囊修复与否对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 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7 年 1 月至 2010 年 6 月,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 THA 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 128 例,根据是否修复前方关节囊分为 A、B 两组。关节囊修复组 ( n=61 ) 术中修复前方关节囊;关节囊切除组 ( n=67 ) 术中切除前方关节囊,比较并分析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Harris 评分、术后髋关节早期、后期内外旋功能。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病程、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假体选择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F=0.78,0.19,1.73;P>0.05 )。术后 6 周及 6、12 个月,各组 Harri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 关节囊修复组:t=43.08,48.71,50.20;关节囊切除组:t=41.50,44.30,53.28;P<0.05 );组间比较显示,术后 6 周及 6 个月,关节囊修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关节囊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438.45,228.70;P<0.05);术后 12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F=3.22,P>0.05 )。A、B 两组患髋内、外旋范围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F=0.01,1.47,0.14;F=0.57,0.58,0.24;P>0.05 ),各组术后 6、12 个月与术后 6 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28.10,20.62;t=19.45,19.82;t=27.22,20.72;t=17.71,15.43;P<0.05 )。

  结论: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初次行 THA 可以提高患髋 Harris 评分,有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术中常规保留并修复关节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