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国献教授领衔的西京骨科医院团队荣获“总后勤部三星人才创新团队奖”
2015-03-24 文章来源:西京骨科医院 点击量:1922 我要说
以裴国献教授(总后科技金星)领衔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创新团队,日前以总分第一、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总后勤部三星人才创新团队奖”。此次,“总后勤部三星人才创新团队奖”共3名。
近年来总后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开展“三星”人才创新团队遴选。总后第11批科技“三星”人才遴选工作近日在京举行,有两名科技“金星”、15名科技“银星”、35名科技“新星”和3个“三星”人才创新团队通过评审。
作为总后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三星”工程实施19年来,共遴选出科技“金星”37名、科技“银星”178名、科技“新星”334名,有10名“三星”人才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总后首次进行“三星”人才创新团队的遴选,每二年一次,2014年度为第二次进行的“三星”人才创新团队的遴选。本次3个以科技“金星”和“银星”领衔、方向明确、结构合理、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从13个候选团队中脱颖而出。总后将在经费资助、课题申报、人才推荐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营造依托团队集聚人才、催生人才、培育人才的浓厚氛围。
据悉,为了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此次遴选实行远程异地视频答辩评审,答辩对象不到评审会现场,通过视频系统参与答辩;委托国家有关权威机构,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25个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31名两院院士和著名教授担任专家评委,每天轮换一次;所有参评对象的基本情况、业绩贡献情况在网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整个遴选过程的风清气正、阳光透明。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近年来确立了“超前思维、创新学科、跨越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将创新作为学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学科瞄准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数字骨科技术,在三维重建、导航、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手术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成为国内数字骨科学的组长单位。在国际上最先开展了3D打印钛合金假体在骨肿瘤切除后的肢体与功能重建技术及在国内最先开展了骨科机器人技术,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强的反映,有力提升了学科技术、推动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2014年全国医院最佳专科排名中,一跃进入前10强。
西京骨科医院创新团队所在的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军第一个骨科中心和第一个骨科研究所,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博士后流动站、“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岗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医学研究所。研究团队作为军队重点实验室,认真履行为军服务职能,坚持"姓军为兵为战"的服务方向,具有固定的、军事医学特色的“四肢脊柱战创伤修复重造”这一研究方向,在四肢脊柱战创伤修复与重建领域,包括等四大领域四肢脊柱战创伤救治、骨缺损新技术修复、神经缺损新技术修复、骨修复新材料研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多年来学科共获得国家“973”项目(分课题)3项、“863”项目(分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军队重点及指令性课题13项,资助金额2300万元。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医药生产批号1项,国家发明专利5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5项,军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二等奖2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建立了人才集中、设备先进的处于国内前沿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了硕士318名、博士122名、博士后7名,为全国、全军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拥有“总后勤部院士后备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总后科技金星1人,总后科技银星1人;全国二级学会主任委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军队育才奖金奖2人、银奖2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1名博士生做为全国唯一骨科研究生出席诺贝尔颁奖大会。总之,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本研究团队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与显著的技术优势,在国际上亦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新的历史时期,骨科创新团队将超前思维、创新发展、面向国际、为军备战,为建设国际知名、“姓军为战”的骨科团队而努力拼搏!
裴国献教授
全体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