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配合中药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
2007-02-09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846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中药治疗
我院自2001年2月~2003年11月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配合中药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57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8例,砸伤5例。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根据AO/ASIF分型[1]:A型14例,B型8例,C型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时机 伤后4~11天,平均伤后7天。
1.2.2 术前准备 术前对B、C型及有移位的A型骨折均行跟骨牵引,在牵引的同时根据X线片及健侧肢体的测量指导选择髓内钉的长度和大小。
1.2.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后,于髌韧带内缘做5cm长纵切口,显露胫骨结节上缘,于胫骨平台下1cm处以尖锥打通髓腔,插入导针,在C型臂引导下,维持牵引施以手法,闭合复位骨折,使导针通过骨折断端进入骨折远端,依次扩髓至适当大小,C型骨折部位不予扩髓,而后打入选定的交锁髓内钉,确认恢复患肢长度和力线后,骨折远近端上锁钉予以锁固定。
1.2.4 术后处理 术后按骨伤科三期辨证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和营接骨,后期补肝肾、舒筋通络。C型骨折加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A、B型骨折者术后1周左右扶双拐下地,由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C型骨折术后视X线片检查骨痂生成情况决定下地负重时间。
2 结果
本组31例均应用国产不锈钢扩髓交锁髓内钉,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全部于术后10~18个月在我院取出髓内钉。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断钉、骨不连及肢体短缩旋转畸形发生。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2]31例全部优。
3 讨论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逐渐发展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主流技术。然而闭合复位、闭合穿钉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应力遮挡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等更多优点。交锁髓内钉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较长历史,被称为“生物性”[3]内固定技术。Küntscher(1968)最早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扩大了髓内钉的使用范围,此后Klemm和Schellman(1972)、Grosse和Kempf(1976)又在其基础上对交锁髓内钉进行了改进,近十多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弹性髓腔锉等配套器械的使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逐渐发展成为治疗长骨骨折的主流技术。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优点较开放复位固定具有更多的优点:(1)交锁髓内钉通过髓腔进行固定,位于骨干中轴线上,属于弹性固定,骨折端有微小活动,能维持足够的强度并保持骨折愈合过程所需的生理应力,刺激骨痂生长,提高骨痂质量;(2)两端锁钉固定,可有效防止骨短缩和旋转移位;(3)闭合复位穿钉既保留了对骨折愈合有用的骨折血肿,又不破坏已受伤的骨外膜的血运及周围软组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骨折愈合率;(4)失血少,一般不需输血,避免血源性并发症发生,节省血源及住院费;(5)不暴露骨折端,微创,切口瘢痕小,外观得到改善;(6)感染率低。
闭合复位闭合穿钉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更高:(1)交锁髓内钉长度选择合适,术前根据健侧肢体的长度在体表测量或从X线片测量,合适大小的髓内钉应比最后扩髓用的髓腔锉细1mm;(2)骨折复位是手术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一步,牵引下骨膜产生张力,借助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梳理和挤压,使骨折碎片得到复位,对于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时,只求肢体无短缩,无旋转畸形即可,不应强求骨折块解剖复位[4];(3)对无支点的不稳定骨折打入髓内钉时应与健侧肢体长度比较,锁钉前应确保患肢力线和长度正常,避免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发生,减少并发症;(4)对于复杂粉碎性骨折或多段性骨折,根据骨折情况进行分段有限扩髓,扩髓产生的骨屑对骨折处有植骨诱导骨痂形成作用;(5)多段性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后,可能出现中间骨折块与近端获得良好的稳定而直接骨愈合,同时与远端之间仍有一定的活动性,而形成肥大的假关节,此时可通过更换另一大直径的髓内钉,扩髓后无论锁钉与否,均能在数周后获得假关节处的愈合[5];(6)如术中闭合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