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1)——在西藏高原上
2015-08-03 文章来源:victor 点击量:1105 我要说
援藏医生快回来了,本来计划去接,结果一堆推不开的事情使我无法成行。但是却因此想起那高原的记忆。你没有去过西藏高原,就永远无法理解那里的神秘。只是知道那是极度缺氧,人烟稀少,风景秀丽,宗教盛行和产生情愫的地方。
几年前,因为慈善活动去了西藏。一路怀着忐忑的心情,乘车蜿蜒而上。令人恐惧的肺脑水肿并没有出现,只是觉得说话就像跑了几百米之后,喘息不停,而脑子逐渐处于一种玄妙的朦胧之境。看到山,仿佛是住着仙人,否则为何如此色彩斑斓而灵动?看见河,仿佛是玉带漂泊,否则为何那么优雅而玲珑?看见寺庙,就被诵经声和长跪而来的香客感动,恨不得赶紧昄依黄教。看见美丽的姑娘,就发现眼里尽是情意缠绵,诉说着复杂而隐秘的心声(可惜长年高原暴晒和强风,漂亮只能属于想象了)。而看到病人,个个感情淳朴,求医心诚。
当车子开到五千米的时候,联络对讲机里传来了鼓动的声音:谁唱首歌吧。于是妙音迭起,气氛活跃起来,不知谁喊了一句: “victor在玛吉阿米写了一首诗,我们请他念一下好不好?”,可是怎么念呢,我突然尴尬地发现,我记不清自己写的东西了。“没关系,我帮你抄写出来了。”伶俐的同事竟然找出一张面巾纸,把手机里照下来的诗句快速抄写下来递给了我。“这,是你写的啊!”我觉得他好像从没写过如此好看的字,居然是在高原颠簸的汽车里,在面巾纸上完成了。一时间,他那形象,在午后高原太阳的照耀下,灿灿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上一次念诗还是在高中的时候,再一次,居然是在5000米高原上,喘息停顿似乎增加了诗的韵味。我觉得这是我念过最有味道的诗句,也渲染了对话机里聆听的所有的人。寂静无声的停顿之后是一片叫好声。那是写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站在理解他当年情怀的角度上。美都是基于理解而产生的,所以我看到了很多内心的泪花。
那种产生在5000米高原上的感觉真的让人徘徊悱恻,难以名状,甚至会久久地影响着心灵,让人很难摆脱。你去过高原就会理解高原之情,那种无法诉说的感觉是平原上永远没有的。也许那就是缺氧产生的脑部反应吧,多了那一些,正是因为少了这一些。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