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火热,跑“马”还需科学对待
2015-09-21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编辑 李欣 点击量:1195 我要说
9月20日,在北京马拉松赛场38.5公里处,一名五旬选手突然心跳骤停倒地,专程来京参赛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生杨达文与另一位参赛选手一起对其进行了心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为患者成功争取到宝贵的“黄金十分钟”。
事后,杨达文医生抢救参赛选手的感人一幕在朋友圈广泛流传,获得众多网友“点赞”,并被网友们称作“最牛医生”。
然而,在感叹杨达文医生赛场施救为社会传达了正能量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为马拉松选手的身体健康状况担忧。
据报道,2004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跑中,就有两名男选手猝死。2012广州马拉松,一名大学生选手冲过终点后直接倒地死亡。2014年3月份的的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一名25岁女选手在跑到18公里处时突然晕倒;5月份的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21岁的大一学生在比赛中不适;7月的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一名50多岁选手在约18公里处晕倒在地;12月的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名30岁男选手在距其出发点约20.2公里处突然倒地。而四人最终均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一则则悲惨的故事提醒我们,随着马拉松跑步运动的火热和爆棚,在享受运动激情之余,我们更需要理性对待运动本身,运动者的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为此,骨科在线记者采访了曾参加了10 多次马拉松比赛的杨达文医生。作为骨科医生,杨达文医生就跑步爱好者如何避免马拉松运动的伤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马拉松运动谨遵三大理念
“一些人认为跑马拉松很简单,只要我有毅力就行,而这种想法对健康非常不利。”杨达文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道。他认为,参加马拉松等跑步锻炼要做到科学训练、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理念一 科学训练
作为骨科大夫,杨达文医生认为参加马拉松运动。首先要依据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时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第一原则:10%原则 这个星期的跑步总量,不要超过上一星期跑步总量的10%。例如,你上一星期跑了30公里,这一星期就不要跑过33公里,增加3-10%就可以了。
第二原则:不要天天跑 作为初级选手,最初的时候最好是跑一天休息一天,即使是高水平选手,也不能天天练,一个星期至少也要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第三原则:高步频小步幅 也就是说跑步时,步幅不要迈得太大,以小碎步形式跑,从而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减少受伤。
理念二 循序渐进
“在进行马拉松训练时,除了要强调科学训练,我们还需要循环渐进。”杨达文医生说。要先从5公里开始,再慢慢加大距离,逐渐增加到10公里,再到20公里,跑半程,最后再冲击全程。
“跑步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不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千万不要平时跑的很少,为了参加比赛或在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而突然增加训练强度和力度,这样对健康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
理念三 量力而为
杨达文医生还告诫马拉松爱好者,在跑步中要根据当时自身的状况决定奔跑速度。“例如,像9月20日那天,上午10点前天气非常好,气温凉爽也没有太阳,再加上我国马拉松好手的带动,大家会跑得比较快。而到了后半程,气温逐渐变热,体能逐渐下降,如果再继续之前的速度,就容易出问题,不要为了成绩而盲目加速。以免给身体造成损伤,带来危险。”
马拉松并非适合人人参与
另外,杨达文医生还强调,马拉松运动并非可以人人参与,患有膝关节、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都不适宜参与这项运动。
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虽然适当的运动对于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是有帮助的。但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不要盲目开跑,胡乱加大运动量。最开始时可从快走开始,走到一定程度,当心肺功能得到提升后,可进行跑、走交替训练。当能坚持跑半个小时后,再尝试增加跑的时间。
最后,杨达文医生还提醒广大马拉松爱好者,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掌握好运动量,最好购买一支心率表,在跑步时,将跑步等有氧运动的最大心率控制在(220—您的年龄)的60%~80%,这一适宜的运动量内。看着心率跑,一旦心率超标则需马上停止运动。
“此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运动中如果您可以完整地讲一句话,就代表此时的运动是适量的,如果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就表明运动过快或过量,需进行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