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COA共成长——记COA翻译小组

2015-11-11   文章来源:重庆西南医院关节外科 郭林    点击量:1848 我要说

2015年金秋,COA光临重庆并迈入第10年,从国内骨科会议成长为国际骨科盛宴,10年风雨里COA陪同我们年轻骨科医师一路走来,不可谓不是感触良多!

学习基础教程、临床理念、最新进展、研究思路,为骨科医师提供立体多层次的学习体验;结识新朋、会见老友、师生聚首、兄弟叙旧,在单调的工作之余为同行相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COA的紧凑日程如同星级酒店的丰盛自助餐,为成长发育中的中国年轻骨科医师供应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保障!

10年COA故事颇多、经历颇多,但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多年来与COA翻译组的兄弟们共事、共成长中的种种苦乐酸甜。多年来,我们默默辛苦地做着不为人知的工作,总想找个地方码码格子,纪念自己和兄弟们的这段历程,感谢今天获得这个宝贵的机会,让这段心绪终未成为遗憾!

从2008年后,COA陆陆续续引进了ICJR、CCJR、EFFORT、HSS等国外课程,众所周知,交互传译难度小,但国外讲师为了等待翻译、担心翻译误解、或找回翻译耽误的时间,往往会减慢讲解速度、缩短讲课时间,可讲可不讲的就放弃,造成专业信息的大量丢失。国人这样学了10多年,还是觉得国外讲师讲解的不透彻,许多关键和细节理解不清楚。

为了达到与国外同行听众相同的流畅授课、信息容量与讨论氛围,解放军总医院柴伟教授带领国内一群优秀的青年骨科医师组成的翻译团队,开始尝试之前国内很少开展的同声传译工作,我也很有幸从最开始就参与了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记得早期还有蔡宏、钱文伟、吴坚、史东泉、秦彦国、左建林、李虎等国内同行。很高兴地看到,每年都有新的年轻同行加入团队,继续无私地奉献。

坦白讲,在这个小团队里,本专业的交互传译大家都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可同声传译真的是第一次,在国外讲师用母语速度快速讲解的同时,你不但要用90%的大脑细胞保持清醒听懂英文意思,还需要用剩余的10%脑细胞组织中文语言,熬夜辛苦、精力打折时恨不得把小脑、脑干细胞都征用了跟大脑一起工作。

为了不让本人的声音影响听力,我们关掉了话筒的声音,完全听不到自己翻译的中文效果,回听我早期同传翻译的中文,如同语言障碍儿童般努力挣扎着要将一批专业术语组织成通顺的话。

为了减少同传错误,我们往往在COA之前1个月就开始将讲师的PPT课件翻译成中文PPT,经常遇到临场改变课件或没有提前获得课件的情况,就全凭现场激灵。

别人参加COA,是结束工作后到了酒店休息或聚友,我们翻译小组到了酒店,打开电脑拷贝新到的英文PPT开始翻译,工作才刚刚开始……辛苦而且默默无闻,甚至有时感到沉闷,但是每每听到朋友说:“在网上听到了你的翻译,真的很精彩!”瞬间,被压抑的虚荣心和快乐还是会油然升起!

从那以后,在国际会场后方,常常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黑屋,或者后墙上一扇毫不起眼的小窗户,里面坐着两个满眼血丝、一头乱发、满脸疲惫,埋在空矿泉水瓶子和点心包装中,长得帅气或不帅气的老成的年轻人。这就是我们的翻译团队,这就是我们的COA翻译之旅、成长之旅!

我们感恩,在COA的10年历史中有这样一段曾经未被人注意的经历,时时提醒着我们,不断用这样的奉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辈子去怀念和珍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