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才俊当自强,不为青春留遗憾

2018-05-02   文章来源:鲁海燕    点击量:4274 我要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年是骨科的未来。

我国著名的微创脊柱外科专家周跃教授曾预言,手术的微创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是现代外科技术的标志,也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微创脊柱外科作为骨科的“后起之秀”,极富朝气和活力,在骨科年轻医生中拥趸甚众。

对年轻医生而言,年轻是成长的资本,也是立足的压力。骨科青年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对学习新技术有很高的热情,同时又容易急躁和冒进,如何在传承和积淀的过程中减少纰漏、更快成长?让我们通过认识海淀医院微创脊柱科这个年轻的科室和团队,学习他们的成长经验。

“微创脊柱选择了我”


海淀医院微创脊柱团队

平均年龄不足37岁的蒋毅、左如俊和袁帅,是三个专业强、形象好、人谦逊、英语溜的微创青年,他们组成海淀医院微创脊柱科稳健的“金三角”。科主任蒋毅博士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吸引着全国的患者,活跃于我国微创脊柱学界。左如俊和袁帅则是蒋毅强有力的左膀和右臂。


袁帅医师为住院患者换药


左如俊医师与他的手绘画作品

“小鲜肉”级的袁帅尽管最年轻,却善于总结和沟通,在科里直接管理的病人最多时高达20多名;看似沉默却机智幽默的左如俊善于构建团队,他用手绘画做的手术演示和演讲资料,总能让病人和同道直观、惊喜地理解解剖位置、疾病特点和手术步骤。


蒋毅主任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蒋毅自身十多年的微创之路,为他及科室在专业领域打下很好的基础。“与其说我选择了脊柱微创,不如说是脊柱微创选择了我。”从1999年领略椎间盘激光射频消融术的神奇疗效起,到2004年让海淀医院骨科一台闲置的半导体激光机“发光发热”,开展起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减压术(PLDD),蒋毅因缘际会地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域。

在海淀医院骨科前任主任杨明连带领下,科室从2006年起又陆续开展了棘突间稳定融合术、椎体成形术、椎间孔镜术等技术,这更激发了蒋毅对脊柱微创技术的兴趣。为此,他前往新桥医院和德国学习相关技术,并迷恋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的脊柱微创技术。他意识到,在这条道路上可能会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坐标。

蒋毅主任做示教手术

因此,他把技术的重心逐渐转向脊柱微创,海淀医院的第一台椎间孔镜、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通道、纤维环缝合等一系列脊柱微创手术随之破“土”而出。良好的疗效不但吸引了200余名同道前来参观学习,他还在国内做了100余台教学演示手术,并应邀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从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微创技术学习班,并直播手术,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

随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海淀医院的深度融合,院里领导也越来越重视微创的发展,在刘晓光院长和张福春院长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2017年10月,海淀医院看到脊柱微创技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势头,于是成立了独立的微创脊柱科,在蒋毅的带领下向该领域纵深发展。

前进时方向比速度重要

对于团队的规划和发展,科室带头人蒋毅了然于胸。他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方向比速度重要。其次是合力,它能让速度更快,大家要齐心共进快车道,不能有人掉队;第三要去除短板,让团队中每一个支撑点更有力量,减少短板效应,使团队越来越完美;最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向下延伸,树立自己的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因为个人的提升是团队提升的根本。


袁帅医师在凌晨3点多结束手术后就地休息

左如俊医师带病坚持工作

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和年轻的科室,无论能力多强、信心多足、愿望多大,经验永远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因而,他们深知只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整体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欠缺,才能让团队高效、顺畅地运行,以保障医疗安全。


瑞士洛桑大学疼痛与麻醉中心、神经中心资深顾问Eric Buchser博士来科室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该团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包括侧路镜、后路镜、小通道、及大通道在内的内镜技术,主要适用于脊柱的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


蒋毅主任学习VR技术

在临床上,他们着眼于脊源性疼痛的各种治疗手段。在技术层面上,他们更为关注内镜的3D、虚拟化及数字化延伸,先做技术储备,待时机成熟再用于临床。蒋毅相信,或许在未来10年内,微创的数字化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

减压处方:以战养兵、以练代战

压力无时无处不在,蒋毅的团队也不例外。医疗手段的创新和探索带来隐性的医疗风险、人员梯队的薄弱及预见性管理经验的不足,都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何以解压?蒋毅的见解是,压力的减轻更多来源于内心的调整,压力不能逃避,减压就是调整负面的情绪,转移焦虑,保持阳光的心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压力来自管理,就去做医疗;如果来自医疗,就去做科研;尽管没有音乐、咖啡等舒缓的放松条件,但可以通过“以战养兵”“以练代战”等方式去减压,不在负面的情绪下做先前的工作。

同时,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求帮助。如果是管理上出现问题,就向医院管理层谋求解决之道;如果是专业上遇到瓶颈,则去请教专家教授;如果是创新或临床上出现零散的问题,则与圈中同好交流求解。


团队成员在手术中

如果手术遇到险情要保持冷静,术者要以病人利益而出发,抛开一切杂念迅速寻求团队和医院的支持,通过更多的努力保障病人的安全和疗效,减少病人的损失,降低手术的风险。若处理得当,它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一台漂亮手术带来的益处。

沟通锦囊:以病人为中心

年轻医生富有热情但又缺乏经验,他们要如何与患者有效交流?蒋毅有自己的体会:首先要克服急躁心理;其次要明确重心,切勿在医疗中把“医本位”提得过高,而应坚守“以病人为中心” 的医疗初衷。

“若能设身处地地把病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一切医疗行为和医疗设计在不给病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进行,从身体和经济上只为病人获益,沟通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蒋毅说,人是一个情绪化的动物,交流时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等语言方式都可能会造成一场不愉快的谈判,如果怀着“不忘初心”的从医本心,学习高年资医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巧,并将其揉入自己的性格中,就会取得病人的信任。


患者赠送锦旗致谢

当年轻医生不具备上述实力时,要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要有耐心去梳理病人的诉求,无法即时回答的问题可以向团队求助,重新评估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沟通方式,这样可以减少行医过程中对病人及自身的伤害,逐渐养成更为坚韧的医疗性格,成长得更快。

他提醒年轻医生,在医疗领域切不可固守“我就是这种性格”的偏执之心而不去改变,患者的情绪可以行之于色,而医生要习惯于跟各类病人沟通。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成功的医疗服务,才是医生最大的收获。

完善自我:不为年轻而后悔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来自海淀医院的微创脊柱“三剑客”为道中年轻人送出各自的寄语。

蒋毅:“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人的节日,每个青年医生要为了事业、病人、团队和医院不停地去工作和奋斗,向优秀的人和团队学习好的经验和技术,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不会为这个年轻的阶段而后悔。

左如俊:年轻医生在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去传承和积累,不要在学习技术和实施医疗的过程中过于心急,以免发生冒进等低端错误,不要因盲目自信而犯错。他希望所有年轻医生能具备合格医生的三大特征:信心、静心和细心。

袁帅:很幸运在这个年纪就能在专业团队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年轻意味着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同时也容易因缺乏经验而犯错。年轻医生要善于反思,不要拿年轻当借口,应保持谦虚的态度,向成熟的方向发展,积极主动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少年强则国强,微创兴则病患幸。希望我国致力于微创脊柱事业的青年才俊,在前辈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为广大病患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