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做得快、做得多,就能成一把刀吗?“快刀女侠”不这么看

2020-09-03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鲁海燕    点击量:4913 我要说

手术做得快、手术做得多的医生,就一定是技术高超的外科第一刀吗

手术做得慢、缝皮对得完美的医生,就一定是手术精细的良医巧匠吗?

在被患者誉为“快刀女侠”的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主任张洪教授看来,手术速度、手术例数和对细节的追求固然能体现外科医生的手上功夫,但却不能仅以此来评判一名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高低,而要看手术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国骨科创始人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首任院长孟继懋教授就曾教导年轻医生:一位优秀的骨科医生不仅仅是他/她为多少患者做了多少手术,而是他/她有没有尽心尽责让患者尽量不做手术或少做手术就能恢复健康。

初出茅庐:矫形骨科新添“花木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洪(左二)与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郭兴唐主任等前辈及同事合影

张洪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中的一员。1982年,她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毕业进入北京积水潭医院实习,本应去妇产科报到的她却被骨科强大的光环所吸引。

实习结束,她与另外6名同学一同留在了骨科,其中包括3名女生。由此,中国骨科界多了3位英姿飒爽的女医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神奇的断指再植、断肢再植术最为火热的时候,年轻的张洪也想成为一名能够创造奇迹的手外科医生。当她从手外科轮转到矫形骨科时,很快被多样化的病例、快速见效的治疗手段改变了初衷,于是留在了矫形骨科。

“我们的带教老师是荣国威、王澍寰、郭兴唐、韦加宁教授等顶级专家,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对我们很重视,同学们都比较要强,谁也不甘落后,学习氛围很浓,过得也很充实。”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给张洪和同学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批当时的“后浪”没有辜负“前浪”的期许。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国潮退去后,留下来的郭源、危杰、田光磊、李淳、张洪这5名同学,分别成长为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创伤骨科、手外科和矫形骨科的中坚力量。

首台手术:荣国威教授递来柳叶刀


张洪(左一)刚参加工作时的手术瞬间

工作38年来,张洪每周的手术量在三五台到十余台不等,至今已做了逾万台手术,但她永远忘不了她执刀的第一台手术。

那时还是住院医师的她,恰好轮转到创伤骨科。有一次参加荣国威教授的一台半月板切除手术,手术开始时,荣教授将手术刀递给了张洪。此前她观摩过多例此类手术,但都是学习。

“你来做,我给你看着。”在荣教授的指导下,从明确切皮起止点开始,到切口逐层注意事项、半月板显露、旋转胫骨、夹住半月板并剪断……每一步都顺利完成,也没有拖延手术时间。

如今,患者的性别她已无从记起,但是患者桶柄样撕裂严重、水平分为两层的半月板却刻在了她的脑海中。

跟着这些诊断能力和手术水平高超的老前辈,张洪不但学到了诊断技巧和手上功夫,更锻炼了医学思考能力。

正反“榜样”:好经验坏教训皆有启示

1989年底,刚刚30岁的张洪到加拿大多伦多Sunny Brook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进修,世界知名的骨盆骨折专家Tile教授担任其大导师,世界顶级的前AOTrauma主席、该院骨科主任Schatzker教授担任其指导老师。

Schatzker教授能将超高难度的股骨内外翻截骨术做得行云流水,张洪就努力争取机会给他拉钩,从而学到大师的不少绝活。

他还会在术前为每位患者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并绘制详细的手术步骤带进手术室。术中,他对照设计图和X光片,从如何定位、打几枚定位克氏针、每一枚定位导针在股骨近端的具体入针位点与作用,到如何在导针的引导下上钢板、钢板与轴线角度的确定,再到旋转如何定位等每一步,都按照设计图上的指引进行,非常严谨细致。

“他让我见识了大师的手术,也关注到术前问诊、查体、检查,手术规划、术后随访等一系列相关环节。”Schatzker教授让张洪懂得做手术必须有缜密的医学思维。

2001年与Schatzker教授在北京国际饭店共同主持学术会议

2016年与Schatzker教授在成都合影

没机会接触大师是不是就学不到本事了呢?张洪教授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人的手术你或许看不上,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诊断方法,这个长处就值得学过来;还有人理论知识特别丰富,授课条理性很强,幻灯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但是手术却有瑕疵,那就从他的弱点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患者随访:数据积淀出团队底气


患者眼中的张洪教授

在她跟随Schatzker教授、Tile教授这些大腕学习的时候,不但他们精湛的手术技巧令她惊叹,他们完备的患者随访系统更令她惊讶。

他们的随访系统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追踪,掌握其术后改善程度。对于改善不佳的患者,深挖每一个细节,力求明确导致此结果的原因。

张洪把这个理念带回了中国,2000年在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人工关节的资料库,并在来到304医院之后立即建立电子资料库,从第一例手术的资料开始积累,坚持对每一个病人进行记录,医生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调阅查看患者情况。已经有近6000余份完整病例和影像资料被收录,这样的不断总结,使她成长为中国关节界的一姐

随着技术不断提高,从手写记录,到Excel文档、数据库,再到如今的云端数据分析平台,患者数据收集更完整、更安全、调用与分析更方便。如今,这些数据积累也成为其保髋团队的“底气”。

程徽是张洪教授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医生,张洪主任对患者随访工作的重视,带给他们这些年轻医生的压力可能就是“可怕”的考题,而张洪主任就是那个严厉的考官。

“张洪主任会要求我们总结每个患者案例,然后当着全科室人的面一个一个地过案例。如果遇到改善不理想的患者,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找到原因,明确对这个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措施,还要总结下次再遇到此类患者应该怎么办,并形成常规治疗系统。”

这样的随访不只是数据的累积,同时也让数据指导医疗,使治疗不断完善和完美。由此实现了良好的医患沟通反馈机制,并促使手术不断精进,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形成良性循环。

人生灯塔:为患者修修补补致力保髋

2000年与Ganz教授在瑞士合影

2000年在欧洲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张洪得到世界著名髋关节专家、瑞士Ganz教授的赏识,受邀前往他所在的瑞士伯尔尼大学半岛医院,接受有关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节周围截骨术和髋股撞击症的技术培训。

髋关节截骨术难度大、风险高,其最凶险的步骤是在髋臼周围截骨时,术者需在X线透视引导下或不依靠透视引导而全凭截骨。Ganz教授是髋关节领域的一座灯塔,正是他给髋关节截骨术这个艰深复杂的手术系上了安全带、保险绳。

Ganz教授终身致力于非人工关节置换的保髋手术,他以身作则地宣扬髋关节保守治疗的理念,尽可能让患者保有自己的关节,并尽量延长“原装”关节的使用年头。这对年轻患者意义重大。

近年来,被张洪教授称为“人生导师”之一的Ganz教授,几乎每年都来华讲学和做示教手术,他像白求恩一样毫无保留地传授他的毕生所学和保髋的独门绝技,全心全意地传授保髋手术技术,使很多中国患者受益。

这些年来,张洪教授团队也研发了一些保髋技术,但包括髋股撞击症、髋关节截骨以及多种股骨手术在内的临床技术,绝大部分都是Ganz教授手把手传授的。

在他的帮助下,张洪教授团队已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保髋治疗中心之一,为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患者实施了手术,给很多髋关节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专注保髋:“快刀女侠”退居幕后

张洪教授(右)与团队成员在手术中


2013年张洪教授赴云南进行公益手术后看望病人

作为关节外科为数不多的女医生,张洪教授亮眼的学术影响力、果断的性格、亲切的笑容和流利的英语都会让人过目不忘。

很多人初识张洪教授,就会被她爽朗的笑声所感染。她干脆利落的性格也体现在其手术风格上,因此年轻时就被患者冠以“快刀女侠”的名号,很多进修医生很喜欢去观摩她的手术。

不过,手术炉火纯青的她近两年有意识地退到台后,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培养年轻医生。对年轻医生除了坚持多年的查房、术前读片、制定手术方案、术后分析总结等日常化规范训练,她逐步放手让他们去做手术,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

如今,她团队的医生基本上都能完美驾驭髋关节置换手术,保髋手术也有几位后起之秀做得非常好。“股骨头截骨、基底旋转截骨等一些未全面开展的特别高精尖手术,主要由罗殿中副教授完成,他的髋臼周围截骨术、股骨近端截骨术、小儿保髋术、保髋手术的术前设计与三维重建做得甚至比我还好,程徽副主任医师的手术做得也很出色,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让张洪主任感到欣慰。

迄今为止,她的团队已做了近2000例保髋手术,总体手术效果很好。而她本人也将学术研究重点集中于保髋研究和治疗。

她指出,东亚与欧美的髋关节病种迥异,东亚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主,欧美人群90%以上是髋股撞击症引发的髋关节骨关节炎。

从2019年开始,张洪教授在北京海淀区推广新生儿髋关节疾病的筛查,筛查手段也从漏筛率过大的手法筛查升级到B超筛查,早期发现的患儿通过及时佩戴挽具便可获得矫正康复。

经验分享:年轻医生进阶基本原则

年轻医生如何才能提高手术技巧?张洪教授分享了4条基本原则:

1. 做好充足的术前和术中准备。

做一个好医生,不能局限于只追求手术技术,而要把病人的病情吃透,病情诊断要清晰,病人诉求要明确,对实现病人诉求要有把握,术前设计要周全,假体准备要合适,消毒、铺单要规范,体位的摆放要精确、固定要牢靠,琢磨手术的每一步。

2. 用心思考才能提高。

要善于总结他人经验,手术思路要清晰。要去琢磨每一个病例,总结成功的因素,分析失败的根源,认真学习和借鉴同行的成熟经验。

3. 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手术速度。

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既要追求手术质量,还要提高手术速度,拖沓的手术让病人术中失血和感染的风险增多。医生不必把手术量挂在心上,而应追求每一例手术尽量达到100%成功,学习曲线必然就会缩短。

4. 手术应当遵循“程序化”。

手术中需要强调“程序化”,每一步都应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要求操作,没有做到就不能进行下一步骤,这是保障手术过程中不缺项不落项、不会留下错误和遗憾的重中之重。

总之,外科医生必须经过专业的手术训练、广泛的业务和学术交流、对手术过程有清晰的理解、全面的术后总结和标准的术后随访,才能保证手术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

人物简介:

张洪

张洪,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关节外科30余年,具有丰富的髋关节、膝关节外科临床经验。擅长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术,以及小切口(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疑难病症和复杂骨与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髋股撞击症与先天性关节畸形诊断治疗及手术具有较高水平。

1997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手术与学术研究,团队目前完成近2000例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手术例数及治疗效果均处于亚洲领先水平,中期随访优良率达93%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关节重建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髋关节工作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委员会保髋学组组长、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委员会医学委员、国际髋关节学会会员等职。

曾任美国《Journal of Arthroplasty》编委,现任《关节成形外科杂志》中文版副主编、美国《Orthopedics》及《中华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等杂志编委,以及美国《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中华骨科杂志》《北京大学学报》等杂志通讯编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