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研究进展

2010-02-0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2062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支撑了人体约90%的重力。它的平衡性与稳定状态主要是由周围的韧带及肌腱进行加固。过去膝关节损伤相对较少,因此对于膝关节解剖结构、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功能及损伤后的治疗等解剖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的增多,膝关节损伤越来越多见,但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其损伤后通常难以处理,特别是膝过度外翻损伤患者,近几年国外有学者提出了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概念(PLC)。他们术后随访发现很多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但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尸体解剖研究发现虽然对受损的交叉韧带进行了修复或重建,但却忽视了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还存在一个较小且相对隐蔽的复合结构即PLC复合体。研究还发现临床膝关节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受损时多不同程度的伴随PLC部分或全部的损伤,但是由于膝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和目前对PLC研究的相对肤浅,手术过程中我们多数忽略了这一结构对膝关节稳定的重要性,因此膝关节损伤后通常难以处理。

  1  基础研究

  1.1  解剖学  目前PLC复合体组成尚无统一标准,国外解剖发现PLC主要有外侧副韧带、肌腱、腓韧带、半月板纤维、肌鞘膜纤维、腓肠豆及弓形韧带;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解剖后将PLC结构大致分为三层,浅层包括膝外侧副韧带、豆腓韧带、弓装韧带(arcuate ligament);中层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