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骨科
2009-11-11 文章作者:admin 点击量:10125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由著名骨科专家陆裕朴教授年回国创建经过余年的努力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年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年成立全军第个骨科研究所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年为国家“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京医院是西北地区疑难和重危疾病的诊疗中心,目前展开床位2000余张,设32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近400人。2005年门诊量123万人,收容4.5万人,治愈好转率98.29%,平均住院日11.82天,床位使用率101.08%,连续10余年,各项医疗数量、质量、效率指标均保持持续上升的强劲势头。
西京医院合院以来,始终贯彻“质量是生存基础,创新是发展源泉”的建设理念,全体医护人员在不断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建设的同时,勇于创新,开拓进取,50年代开展经小脑幕上入路切除晚期听神经瘤获得成功; 1958年在著名心脏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带领下完成的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闯过了我国心脏疾病手术治疗的禁区;60年代,成功救治一名烧伤面积96%、三度烧伤68%的危重病人;80年代,在著名骨科专家陆裕朴教授指导下,获得世界首例10指完全断离再植手术成功,享誉国内外;90年代,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肝部分移植手术及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成功,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技术含量极高的重组合异种骨问世,轰动国内外;进入2000年,又成功地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例心脏移植手术;2001年,皮肤科成功发现“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成为国内皮肤病领域发现并命名的第一种新疾病;2005年成功开展亚洲第二例肝、胰、肾及部分十二指肠的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及海拔3700米高原缺氧环境下背驼式肝移植。
医院在积极开展临床高新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免疫PCR技术的率先开展、首例心脏介入治疗的成功,均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和拼搏,医院形成了一批以“移植、微创和急危病人救治”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龙头学科及特色医疗,尤其在急、难、危、重的复杂病人抢救中,形成并显示了多科协作攻关的整体实力和特色优势,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西京医院为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生自豪的称第四军医大学为“军医北大”。教学、科研、临床实力强劲。西京医院骨科主要特色及发展前景:
1.四肢战、创伤救治的研究
四肢严重损伤及骨不连、骨缺损平战时多发,常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难点。本学科长期致力于该方面研究。80年代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全部成活和双下肢严重碾挫伤完全离断再植手术,标志着本学科在四肢严重创伤救治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首创重组合异种骨,临床治疗骨不连、骨缺损,解决了异种骨不能用于临床的难题,被评为9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治疗患者3500余例,疗效显著,达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6篇。目前承担国家“863”、军队“十五”重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5项,有望在四肢严重损伤、特别是大段骨缺损修复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2.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救治研究
神经损伤是战、创伤救治的难题,修复困难,致残率高。尤其是晚期周围神经伤曾被学术界认为无修复价值,本学科对此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系列研究,结果证明晚期周围神经伤有修复价值,突破了传统观念,临床处理晚期周围神经伤520余例,长期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高达6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目前与本校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国家“973”子课题,并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脊髓损伤进行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现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伤经修复后下肢功能可恢复,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有望在截瘫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骨肿瘤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复发率和死亡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本学科60年代首创50%氯化锌烧灼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方法,治疗400余例,使复发率降低至10%(国外报道17-30%);90年代首创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治疗380例。该方法不破坏瘤骨周围的正常结构,创造了“分离加灭活加重建”的保肢模式,局部控制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好。被评为93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军队重点课题各1项,获军队医疗科技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目前重点研究骨肉瘤基因疫苗,力争在特异性基因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4.骨关节畸形矫治及相关基础研究
骨关节畸形常导致脊柱、四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学科60年代首创早期肌力动平衡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