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5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3-27 点击量:923 我要说
本期导读
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股骨头坏死是其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内固定治疗中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影响疗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采用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尚不统一,国内学者更多倾向于采用闭合复位的方法。本刊2011年1月已刊登李欣等撰写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实际效果分析”一文,原文作者通过测量并比较闭合复位下和切开后骨折端的移位距离,认为切开复位比闭合复位更具优势。本期勘武生等撰写的“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闭合复位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低于切开复位组,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于切开复位组;认为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不会增加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目前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主要为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前者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后者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Gamma钉等。李慧武等撰写的“Gamma钉固定治疗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报道了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认为Gamma钉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治疗后局部疼痛和髋关节评分下降仍较明显,手术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虽然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但作者收集的病例数量较多,其治疗经验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系统评价是一种严格的评价文献的方法,它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减少偏倚和随机误差的原则和方法,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合成,获得较为可靠的结论。Meta分析是一种对多个独立研究数据定量合成的统计学方法之一。本期刊登了蔡喜雨等撰写的“自体髌腱与四股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安全性的Meta分析”一文,作者比较了自体髌腱与自体4股绳肌腱的移植失败率、伸膝缺失度、膝前痛等的差异,认为二者移植失败率及膝关节被动伸直缺失的发生率相似,自体髌腱移植随访早期(平均随访2~3年)膝前痛、膝跪痛或不适的发生率较高,但随着时间延长(5~10年),二者趋于一致。虽然此篇系统评价文章证据来源质量较高,但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失访偏倚等,故究竟何种方法孰优孰劣还不得而知,临床医生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为临床关节外科医生广泛接受,但对于重建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学者们不断改进重建技术与方法,并认识到双束重建的优越性。陆伟等撰写的“关节镜下个体化前交叉韧带单束与双束解剖重建的近期疗效比较”一文中,通过比较个体化单束与双束解剖重建的疗效发现个体化解剖位双束重建可更好地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作者还指出:解剖位双束重建术中对ACL股骨与胫骨足迹、髁间窝宽度的判断对手术的设计至关重要,3入路技术、测量尺的应用是个体化ACL双束解剖重建的关键。但由于本组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其确切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解剖位双束重建技术,有外审专家提出疑问:此类患者需行三维CT、健侧MRI,花费大、时间长,而且还需要术中测量最后确定,其实用价值如何?术前的多次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必要?本刊鼓励广大读者及作者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以期形成治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