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3-27 点击量:1087 我要说
本期导读
近年来,卒中后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卒中后第1年骨折的发生率为3%~4%。瑞典学者的研究表明,急性卒中患者骨折风险较正常人群增加了4倍。更有学者指出,卒中可以作为股骨颈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引起的骨折后死亡、残疾及医疗费用都高于其他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冯明利等撰写的“卒中后偏瘫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一年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一文,对101例卒中后偏瘫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男性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或Ⅳ级、术前合并疾病≥3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弱的骨折前活动能力是此类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地提出预防策略和措施。虽然本研究资料仅来自于一家单位、病例数偏少,且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但其结论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患者髋部骨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目前,虽然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其手术失败率、后期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仍很高。杜长岭等撰写的“空心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研究”一文,将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更好地指导了实际手术的操作,减少了术中透视的次数。虽然本研究仅为初步尝试,但其术前计划及虚拟手术的建立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是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基础上,针对亚洲人群改良设计的防旋髓内钉。PFNAⅡ于2009年7月在我国上市,其以力学性能好、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但随着临床病例的随访,仍出现了术后髋部、股部疼痛等并发症。宋德磊等撰写的“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国人股骨前弓匹配性的影像学研究”一文,认为目前临床使用的PFNAⅡ与国人股骨前弓并不匹配,其短钉型号(钉长≤24cm)亦需弧形设计,才能更适合国人股骨前弓的形状。虽然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且数据来源受区域局限,但为设计出更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提供了方向。
肘关节僵硬是肘部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复杂多变,且治疗较为棘手,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标准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而肘关节松解术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手术方法,通过松解软组织、切开关节囊、暴露关节、切除骨赘来达到改善肘关节功能的目的。公茂琪等撰写的“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附258例报告”一文,通过对大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认为:术前良好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肘关节松解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完善治疗细节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虽然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但病例数较多,其结论仍可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