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后患肢肿胀、活动受限,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多为患肢同侧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而对侧健肢出现血栓较少见;我科2010年7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潘××,女,83 岁,因“摔伤右髋部肿痛、不敢活动5天”于2010年7月27日入院。查体:右髋部略肿,右下肢屈曲、外旋、短缩畸形,右腹股沟前方中点压痛,右股骨大粗 隆顶点上移,位于Nelaton线上方,Bryant三角底边变短;左下肢肿胀明显;双足趾动及血运好。入院后拍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折”(见图1);做 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左侧髂外、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腘静脉部分血栓形成” (见图2);血浆D-二聚体:1386ug/l,(正常0~450 ug/l)。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iu H Bid,半个月后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左下肢静脉血栓消失,右下肢静脉未见异常” (见图3);遂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见图4),手术顺利,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iu H Qd治疗5天,现恢复好,可下地行走。
图 1 右股骨颈骨折术前
图 2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图 3 双下肢静脉未见异常
图 4 右股骨颈骨折术后
讨论:
髋部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见,多为患侧下肢,而对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较少见。
髋部骨折后要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对于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局部出血较多,抗凝治疗过早可能加重出血,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进行抗凝治疗;而对于股骨颈骨折,局部出血较少,可在伤后24~48小时进行抗凝治疗。超过此时间,则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病例伤后在家卧床5天,等到去医院就诊时,下肢静脉血栓已广泛形成。
对于髋部骨折伤后时间超过48小时来就诊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值超过450 ug/l并且下肢肿胀者,都要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并且双下肢都要进行检查。本病例右侧股骨颈骨折,右下肢未见静脉血栓形成,但左下肢静脉血栓已形成。因此,要全面详细查体,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要到位,否则易出现漏诊。
低分子肝素钙对于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效果明显。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可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钙适用于全麻下施行手术者,对于硬膜外麻醉施行手术的患者,因理论上有增加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性,术前是否注射应酌情考虑。
对于中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险的手术,每日注射2850iu (0.3ml)就可有效起到预防作用;大约在术前2小时进行第一次注射。对于高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险的手术(如髋关节手术和膝关节手术),使用的剂量应该随患者的体重和手术时间进行调节,每日注射的剂量:38iu /kg。术前:例如手术前12小时使用,术后:例如手术后12小时使用;以后每日使用,一直到手术后第三天;从手术后第四天起剂量调整为57iu /kg。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任何怀疑,就应尽快用适当的检测手段予以确定;确定血栓形成后,
每次注射剂量85iu /kg,每日2次注射,间隔12小时;
应当注意对体重大于100kg或低于40kg的患者,估计用量比较困难,可能出现低分子肝素用量不足或出血症状,对这些患者应当加强临床观察。
治疗持续时间:应依 据血栓栓塞形成危险度来选择抗凝治疗时间。对所有病例,这个治疗可辅助其他一些标准的治疗方法如下肢用弹力袜,一直到患者能完全走路为止。一些骨科手术尤 其是髋关节手术,如果需长时间抗凝治疗,可持续使用肝素或随后口服抗凝药物;尽管如此,这些治疗中所伴随的相对危险至今仍未评估。
低分子肝素禁用于下列情况:
1.对低分子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中任何赋形剂过敏;
2.有使用低分子肝素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史 ;
3.与止血异常有关的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风险的增加,除外不是由肝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可能引起出血的器质性损伤(如活动的消化性溃疡);
5.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6.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7.接受血栓栓塞疾病,不稳定心绞痛以及非Q波心肌梗塞治疗的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的患者。
一般不适宜在下列情况中使用本药:
1.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2.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3.未控制的高血压。
一般不能同以下药物共同使用:
1.乙酰水杨酸(镇痛、解热剂量);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3.右旋糖酐;
4.噻氯匹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