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6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8-14 点击量:1138 我要说
2009年6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简称《指南》)正式发布,使得我国骨科医生对这一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大大提高。根据创伤患者独特的临床特点,着眼于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基于上述《指南》共同共同制定了《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以规范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方法,提高预防水平。这一专家共识有望为骨科医生处理此类患者提供指导,但需要指出的是,该共识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使用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具体医疗情况而定。
骰骨是中足中惟一组成外侧柱的骨性结构,是中足的生物力学“稳定器”,对足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足部所有的固有运动。骰骨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容易漏诊,而漏诊或治疗不当所致的骰骨畸形愈合常会引起诸多后遗症,从而影响患足正常的活动和功能。俞光荣等撰写的“骰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一文认为对于骰骨骨折畸形愈合,无论是否合并其他中足损伤,只要有外侧柱短缩便可导致持续外侧柱不稳定和关节改变,影响足正常的活动和负重功能。而保守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均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侧柱长度的重建和维持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损伤控制骨科(DCO)理念应用于严重多发骨科损伤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徐华等撰写的“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骨科中的应用”一文中,对42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严格遵守DCO的抢救流程,认为在抗休克同时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作者认为,外固定支架由于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断端易于调整,亦便于局部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在DCO中的早期固定或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价值,完全符合DCO处理的基本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股骨颈骨折术后,取出空心钉是否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探讨,但目前缺少大宗病例报道。孙欣等撰写的“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股骨头坏死发生与取出内固定、骨折分型、年龄、性别、术后负重时间显著相关,其中与取出内固定最为相关。认为加压空心螺钉取出可能对股骨头血运产生不利影响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者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指出,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加压空心螺钉取出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可考虑间断取钉,术后应用扩张血管及抗凝药物,减轻手术操作的损伤等措施。
采用手术治疗跟腱断裂已成为临床共识,但术后康复方法仍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跟腱修复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增强小腿肌肉,不会增加跟腱再断裂的风险。但临床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那么,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否对患者有益,有无再次跟腱断裂的风险呢?陈江涛等撰写的“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系统评价”一文中,Meta分析结论认为与术后制动相比,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且不会增加跟腱再次断裂和感染的风险。早期功能锻炼对术后跟腱延长度、小腿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