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4-02-27 文章来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 作者:王自立 武启军 耿广起 点击量:1414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单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影像学指标,探讨单节段植骨融合、矫形、器械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研究背景摘要:目前,治疗单一运动单元损害的脊柱结核大多选择短节段或长节段内固定的方法,该固定方法虽然坚固,但却牺牲了较多的正常运动单元,容易引起邻近节段的退变。能否对单一运动单元损害的脊柱结核采用单节段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方法:脊柱结核患者102例,术前常规抗痨2~4周后实施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器械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组54例,短节段组48例。术后进行化疗并按期随访,观察并对患者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的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时间、Frankel分级、生活及工作能力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两组随访24~108个月,平均60.3个月。末次随访时,单节段固定组矫正度数12.69±4.56°,丢失1.80±1.19°;短节段固定组矫正度数13.44±4.53°,丢失1.60±1.16°。两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终止抗痨治疗,病变迁延、埴骨未愈外,其余患者随访时均达到植骨愈合。其中,单节段组和短节段组的平均植骨愈合时间分别为4.4±0.9月和4.4±1.0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94%以上恢复正常,术后2年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生活及工作的能力。
结论:植骨融合后,单节段内固定可有效地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其效果与短节段固定相似。从短期随访结果来看,单节段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可作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可选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其临床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