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再辩:政府or市场

2014-03-14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量:873   我要说

我国十多年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一直在为了坚持公益要政府主导,还是为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行市场化的两种争论中艰苦潜行。坚持政府主导的所谓政府主导派积极推崇英国的公费医疗模式,坚信只要政府多出钱多建医院充实医疗资源,就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所谓世纪难题。坚持市场主导的市场派又非常推崇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模式,积极推行公立医院民营化。

但是即使是市场主导派也只关注医疗服务市场的服务提供方,而往往忽视了医疗服务市场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医疗服务的接受方和费用支付方,还更忽视了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的医疗服务不是资本主义初期丛林法则主导下的市场体系,而是一种各方利益相互制约的体系。

无论政府主导派还是市场主导派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为了要保证医疗服务可及和公平,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的所有资源都必须从市场上获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服务自然还具备市场属性。即,医疗卫生服务是具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双重属性的体系。

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体现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健康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就像俄罗斯总统普京讲的那样,医疗与教育就像空气那样人人有享受的权利。同时还表现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医疗服务的市场性体现了医疗服务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必须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例如;医生和护士的收入过低职场风险高,就会有大量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去医院工作而转向其他行业就职,据统计去年上海交通大学系列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只有30%选择去医院就职。

即使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也会由于工作强度高、待遇低、承受压力风险高而离开医疗第一线跳槽转行。近期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深度报道节目“医疗价格背后的秘密”中披露,即使是三甲医院的上海中山医院三年前的医生人数是380人,尽管三年来的医院的门诊量巨增,几乎翻了一番达150万人次,人力资源补充上也不断的招聘新人,但是还是不断有优秀的中坚医生离开,其结果跳槽离职的大于招聘补充进来的,现在只剩下370人。

医院用药采取零差价或低价招标,药厂就不愿意生产低价药等,其结果政府不得不采取政府定价采购保证医疗机构用药。2012年12月25日济南时报报道“大医院难觅1元红霉素针剂国产廉价药再现缺货门”,其背景就医保对红霉素针剂定价过低,导致医药生产厂商无利可图只得放弃生产,其结果百姓无药可用。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与所有行业的市场一样,都由服务提供方和服务需求方两大基本要素构成的。

但是,医疗服务市场又有区别于其它消费品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由于大部分的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缺乏知识,在偶然性患病就医时的情绪不安,以及与医疗机构间的掌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使得患者个人不具备与相对强大的医疗机构进行博弈的能力,而通常是通过代表患者利益的保险机构来应对医疗服务机构。

所以,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供需双方主要是医疗服务方和患者利益代表的保险支付方。一个可以制约服务提供方的医疗保险是平衡市场各方利益关系和构筑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目前以改革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为目的的医改方案并不能真正改变患者及公众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要着眼于提高患者及公众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要从社会医疗保险转型开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