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跳槽记

2014-03-26 文章来源:上海观察 点击量:4899   我要说

  对于已有名气的医生来说,待遇收入等,已不再是首要考虑的要素,是否有职业发展平台、是否能独当一面、是否可以“另立山头”……这些显然更具有吸引力。

  马年刚开春,许多病友赫然发现:肿瘤医院知名乳腺外科陆劲松教授,不再出现于该院的专家门诊名单中。

  陆医生跳槽了,去了仁济医院的乳腺科。 仁济医院给了陆医生更大的平台:负责的床位数更多、科研资源更多,最关键的,他将成为最主要带头人,领衔一支团队。

  在陆劲松离开之前,早几年,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也曾出走过一员大将——沈坤伟, 去了瑞金医院乳腺外科。当然,作为乳腺外科人才的最大来源地,肿瘤医院以邵志敏教授为带头人的团队,依旧傲然屹立。

  尽管沪上医生多点执业开展得还不怎么样,但医生在“体制内”跳槽并不罕见。尤其这两年,医院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对某个人才的挖掘,往往意味着一个学科的崛起,甚至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

医院最想挖什么人

  什么样的人才最吃香?毋庸置疑,领军人才最吃香。挖到一个“将”、引领整个“军”。

  例如,肿瘤医院以肿瘤治疗为主,但这家医院也并非全部肿瘤都做得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胰腺癌的治疗呈现空缺。而华山医院普外科胰腺治疗组,业务水准相当不错,带头人倪泉兴教授更是声名在外。然而,倪教授的问题是:胰腺治疗组迟迟未从普外科分离出来,床位数、科研平台、院内支持力度相对有限,长此以往,学科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边受限、一边稀缺,人才争夺由此开始。肿瘤医院院领导对倪泉兴教授那是三顾茅庐、诚意十足。对于德高望重的倪教授,票子、房子神马都是浮云,能有更广阔发挥的天地,才是最关键的要素。

  然而,华山医院院领导得知这一消息,表示坚决不肯,毕竟走了一员大将、损失惨重;一个学科少了带头人,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再培养出第二个。最后,双方争执不下,更有传,院领导争得面红耳赤,拍了台子。不得已情况下,复旦大学等方面出面协调,达成一致:倪泉兴教授到肿瘤医院,他曾经的团队则一分为二:一部分去了新处,一部分留在华山医院,这才终于有了个了结。

  在部分医院的强势学科里,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到了发展瓶颈阶段,每位医生发展空间就会相对受限;与此同时,其他医院学科因缺乏人才,长时期难有起色,这也为人才争夺提供了契机。

  中山医院的心脏科室,就是一个绝佳典型。作为沪上最强大科室之一,中山医院心内、心外两大科室成就有目共睹。曾经,擅长房颤治疗的心内科刘少稳教授,后来前往市一医院担任心内科主任;素有“心外一把刀”的赵强教授,前往瑞金医院担任科主任;就在不久前,升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葛均波教授,也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开启了他最拿手的心内介入诊疗事业……

  历经近十年,综观沪上医院心内科、心外科人才队伍,有“中山派”背景者并不在少数。对于这一点,医院的态度开明,院领导说:人才确实可贵,但只要人才有更广阔发展天地,院方也支持。

医生为了什么“出走”

  说到人才争夺,毕竟也是双向选择。对医生而言,挑选怎么样的医院,直接决定着今后职业走向。小医生跳槽,往往看重待遇收入等;对于已有名气的医生来说,待遇收入等,已不再是首要考虑的要素,是否有职业发展平台、是否能独当一面、是否可以“另立山头”……这些显然更具有吸引力。毕竟,从“打工者”到“开创者”,跳槽后成为“带头人”,犹如二次创业般,有风险更有无限希望可能。

  最近,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妇产科学界便成为“热点”。该院引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产科专家龚晓明。龚医生作为中国妇产科网的创始人,早已在网络上成名,他也是我国首批在网络上集聚“粉丝”的专家之一。

  在来“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之前,龚医生有好几个落脚选择,做出最终决定,他自己坦言: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相对宽松,支持他多点执业。“也有好几个知名医院向我抛出橄榄枝,但有的医院听到我期待多点执业早点落地,回应的是‘还没来就想着多点执业,心思未免太活络’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却不同,院领导很支持多点执业,开明态度、与时俱进的思维,是我们医生看重的软实力之一。”

  除却体制内的争夺,更广范围内,医疗体制外的人才争夺更“血腥”。一些尝试创新开拓的医生,也不断另立门户前往民营医院。比如,前两年启动的德济医院,专门治疗神经外科领域疾病。该院成立伊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几位医生便被“挖”走,另起炉灶;再比如,开元骨科医院,创立之初就“挖”来长征医院骨科骨干力量,以期在体制外做出成绩。随着社会办医政策在沪上的日渐放宽,更多民营医院、合资医院乃至独资医院将相继开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