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去基层 大医院会不会觉得吃亏?

2016-04-11    点击量:1265 我要说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这对发挥医生积极性、缓解基层人才的不足而言无疑是一招妙棋。但问题是,编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医生尚未自由执业,名医去基层,大医院会不会感到吃亏?

  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将在各方面产生极大的效应。

  首先,患者将告别看病难的尴尬处境。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不用去大城市大医院感受拥堵,省去了来往交通费、陪护人员的住宿费等。虽然患者可能要付给“下基层名医”较高的挂号费,但就医的综合成本肯定要大大低于直接到大医院找名医看病;而且,因为符合分级诊疗的要求,报销比例还可能有优惠。

  其次,基层医院输入新的血液,将获得长足发展。名医在基层医院开设工作室,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知名度。成本方面,名医诊疗服务的价值,可以以提高挂号费的形式,由患者和名医之间“随行就市”。基层医院可以与名医(或名医所在的大医院)签订合同,约定名医带1至2名基层医院徒弟,帮助培养人才。基层医院可以酌情付给名医补贴。

  名医可能是开设基层工作室的最受益的群体。长期以来,名医“干的是拿手术刀的活儿,得到的是白菜价诊疗费”,其劳动强度、劳动价值和劳动收入严重不匹配。如果开设工作室,由于名医是稀缺资源,基层医院会追捧有限的名医,抬高名医身价,并反过来对名医所服务的大医院造成压力,促成名医待遇提高,进而推动医院由目前的药品差价为主要利润来源,转为诊疗服务为主要利润来源。

  但是在目前的体制下,让名医去基层,大医院会不会不干呢?花了时间和精力培养出来的大医生去给基层干活,收入减少了不说,大医院自己的工作如何保证?

  对此,有人认为,让名医到基层医院开设工作室,并非是个人“干私活”,而是上下级医院之间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才交流。虽然名医在选择要服务的基层医院时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大医院对名医基层工作室的服务时间、成本补偿、利润分成等依然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至于名医在大医院的工作时间损失,大医院可以通过加大年轻医生的聘用和培养力度来弥补,这样更容易形成医院的人才梯队配置。

  虽然有大医院出面牵头,医生们不必向多点执业那样惧于医院领导的压力,但是,医生还属于医院的“单位人”身份,在大医院以外的地点执业,相关制度的衔接、管理和责任等问题仍然需要细化。

  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晓芳认为,医生自由执业,才能让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相较于我国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结构失衡的问题更为突出。名医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相当于对名医身份的一次“解放”,但相关执业认证、考核和保险等制度还需要社会化。其实,医生走出体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国外一些国家医生自由执业的热度也开始回潮。医生无论在哪里都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和制度,只有解除了医生的后顾之忧,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才能如鱼入大海,自由发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