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虽去音犹在 仁心万里泽四方——杜靖远教授生平
2016-10-07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 邵增务 刘国辉 杨晓霞 谢卯 点击量:3007 我要说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杜靖远
我国著名骨科学专家、协和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原骨科主任杜靖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0月5日逝世,享年81岁。
杜靖远教授从医57年,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领域成绩斐然,历任协和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主任、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骨伤科研究室主任等职。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她为协和医院骨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硕果累累;她传道授业解惑,德高望重,指导后辈进步成长,桃李满天下;她是严于律己,立足本职,积极奉献的典范;她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楷模。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
杜靖远教授1935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鄢陵县,1954年考入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59年毕业后随即进入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74年,在协和医院创立了中南六省首个小儿骨科,并成立湖北省儿麻矫治康复中心,多次举办全国儿麻矫治培训班、全国脊柱外科学习班等全国性学习班,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她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肢体延长等小儿骨科的疑难病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1986年担任骨科主任后,积极带领骨科开创多种手术治疗。在省内外率先进行了脊柱侧弯、颈椎病、四肢矫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关节结核、脑瘫、儿麻后遗症等多种骨科关键手术。1994年被聘为同济医科大学外科学第一位女博士生导师。
杜靖远教授始终本着“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医德,热心细致对待每一位患者,凭着扎实的学科知识、认真严谨的从医作风和高度责任心,治愈了无数的骨科患者。她急病人所急,解病人所想,待病人如亲人,亲切温和的风格被口口相传,很多贫困乡村的病患纷纷慕名而来,就是冲着她能真心为病人着想,为他们解除病痛,排忧解难。她几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岗位,热爱骨科医学事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骨科临床医学中。
近年来,杜教授不幸患上癌症,历经了数次手术治疗,仍不忘工作,病情刚有好转,就又参加门诊和查房工作,她总是笑着说:“能为病人,为骨科多做些事,就是对我更好的治疗。”
开拓进取精益求精
杜靖远教授在任骨科主任期间,狠抓科研、以科研带动骨科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了协和医院骨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她以生物材料、中西医结合骨科、骨质疏松症等领域为研究方向,在省内率先建立了骨科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等实验室。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3项,11项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首创或先进水平8项,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共16项,其中国家建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武汉市及广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主编或参编《骨科手术学》、《矫形器的应用》等9部专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3项。
杜靖远教授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奠定了她在中国医学骨科界的重要地位,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委科技成果评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编委。曾赴阿尔及利亚援外及日本神户大学研修骨科。
桃李遍天下声誉满杏林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杜靖远教授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为国家培养了高级人才、青年医师、进修医师500余名,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22名,分布在全国各地,她的弟子们现均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主力。杜靖远教授曾多次被国家、湖北省、学校和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其中1986年被湖北省委科教部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被湖北省高校工委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湖北省白求恩式的卫生工作者”、1995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省总工会优秀女教职工”等光荣称号。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这是杜教授在病中常说的一句话。杜靖远教授的一生是为祖国卫生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她德艺双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大医虽去音犹在,敬爱的杜靖远教授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 邵增务 刘国辉 杨晓霞 谢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