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病分期和脊柱外科治疗策略
2017-04-24 文章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二科、脊柱脊髓疑难疾病诊治中心 史建刚 点击量:6150 我要说
编者按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临床重大疑难问题,我国有近四百万此类患者,且每年8万人递增,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痛苦。
史建刚教授团队经过近八年的研究,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青少年发病患者,他提出了“骨骼与神经发育不匹配理论”,改变了古老的“终丝牵拉的发病机制理论”;他还提出“Capsule”手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终丝切断手术”的理论,获得满意疗效。
对老年发病的患者,他提出退变机制,认为“Capsule”手术技术对老年患者仍然适用,为老年发病患者同样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革新,这对该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理念是一个重大改变。同时,他对其基础发病机制展开全面研究,且发现了新的致病因子,为疾病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名词解释:
脊髓栓系综合征——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脊髓圆锥低位(低于腰2水平),导致脊髓马尾神经轴向张力过大,引起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膀胱、肠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集合。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皮肤外观异常
A 形成退化的尾巴;
B 皮肤血管瘤;
C 皮下脂肪瘤;
D 腰骶部丛毛;
E 病理性骶部窦道。
下肢感觉运动异常
腹股沟、会阴部疼痛、感觉障碍
腰痛和小腿痛在3B情况下会加重
马蹄内翻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步态异常、瘫痪
括约肌功能异常
尿失禁、遗尿、尿潴留、输尿管扩张、尿路感染、肾功能异常
排便困难、排便疼痛、便秘、大便失禁
性功能障碍
进行性加重!
难以逆转!
治疗难题!
婴幼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出生时发现腰骶部皮肤外观异常
下肢畸形、感觉运动异常
症状较重的应先进行神经外科治疗
1岁以后括约肌症状才能表现
发病机制-胚胎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层发育、分离或整合过程出现异常;
脊髓、马尾神经、终丝组织显露在外或混入脂肪;
脊髓圆锥被固定在低位
发育畸形分类
开放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和脊髓膨出
闭合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裂、脊髓纵裂、终丝脂肪瘤、终丝紧张和皮毛窦
婴幼儿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方式
根据神经管畸形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相应的神经外科治疗;
终丝切断术、马尾松解术、脊髓松解术、脂肪瘤切除术、终池扩大成形术、脊髓脊膜膨出修复术等。
手术要点:
关闭与外界相通的神经组织
修复皮下囊性肿物
手术难点:
无法判断括约肌功能的治疗效果
盲目切除神经旁脂肪组织易导致神经功能恶化
青少年脊髓栓系综合征
多数患者在出生时已行神经外科治疗;
原本稳定的病情在青春期逐渐加重;
症状的加重时间与身高增长时间吻合。
青少年型发病机制-神经骨骼发育不匹配
青少年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主要由于其脊柱的快速生长,导致神经组织的栓系加重;
由于神经骨骼发育不匹配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其脊髓和神经根均受到轴向牵拉;
由于Hofmann韧带的存在,仅切断终丝或行单一节段脊柱短缩,无法充分松解受到轴向牵拉的马尾神经。
青少年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方式
手术要点:
缩短脊柱,使之与神经长度相符
维持脊柱与神经的协调生长,保证远期预后
病例一 青少年型TCS
患者女,11岁,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11年
10年前曾行神经松解术
体检:双下肢肌萎缩,左侧马蹄内翻足、鞍区感觉障碍,双下肢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Capsule术后半年复查
双下肢肌力明显增强;
可拄单拐行走;
排尿可控制,腹压增高时存在漏尿;
回归校园。
病例二 青少年型TCS
患者女,10岁,双下肢畸形伴尿失禁9年,加重1年
8年前曾行神经松解术,术后尿失禁症状加重
体检:双下肢肌萎缩,双侧马高弓足、鞍区感觉障碍,双下肢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下肢电生理示L2-S2双侧腰骶神经根受累
退变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外科治疗方式
对退变的脊柱进行减压固定
消除骨骼及软组织对神经的压迫
适当轴向缩短脊柱,实现轴性减压
侧弯患者矫形需要截骨短缩脊柱
病例三 脊髓栓系综合征伴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男,45岁,因右下肢疼痛无力2年,加重1年入院。
便秘10年,尿急尿频、漏尿1年
体检:左下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腓肠肌萎缩,左下肢腱反射活跃、右下肢腱反射减退,病理征未引出
病例四 脊髓栓系综合征伴脊髓纵裂
患者女,34岁,因左下肢疼痛2年,加重1年入院;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近1年疼痛加重,不能久坐。无排便排尿困难,无鞍区感觉障碍;
体检:四肢肌力5级,双下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未引出。
术后1年复查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