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全员取消编制的公立医院,现在怎么样了?

2017-06-19   文章来源:华医网整理自半月谈    点击量:2142 我要说

引言

取消事业编制铁饭碗,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为什么高校、公立医院要取消编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主要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不利于这些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人员,反而在所有高校、医院均造成同一单位内因有无编制几种身份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而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情况。其中,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是财政全部或者部分负担“人头费”。


在事业单位存在“用工双轨制”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编外员工和编制内员工相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


所以,对于取消医护人员事业编制,那些过五关斩六将取得编制的医护人员心里难免质疑: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后还能否留住精英人才,没有编制的我要不要跳槽去追求百万年薪?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取消编制之后,公立医院如何留住和吸引人才?


取消编制后,会给医院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最明显的是会激励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工作,“以医院为例,没有了编制,医务人员就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来获得收入。所以提供服务多、服务好的医院会获得更多的收入,多劳多得。”其次,更有利于人才流动,有进有出,高校、公立医院都不再拥有“铁饭碗”的优势,编制也不再是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最重要的是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将不再有编内编外之分,大家同工同酬,在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上更加公平。“退休金将按照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和企业养老金制度交纳,退休金的高低与交纳养老保险时间长短、数量高低相关,多交多得,长交长得,这是非常公平的制度。”朱恒鹏说。


大刀阔斧改革,“事业人员”分流


天津泰达医院是位于天津开发区内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也是我国最早探索全员取消事业编制改革的公立医院之一。


记者日前调研发现,取消事业编制6年来,由于人员分流、去行政化、院长法人负责制等多种举措协同推进,卸下编制包袱的泰达医院轻装上阵,越发显现出发展的活力,印证了去编制化改革思路对于公立医院发展的适用性。


在2007年以前,泰达医院还同其他公立医院一样,拥有170多个事业编制。该院院长陆芸告诉记者,随着医生护士队伍的迅速扩张以及编制的紧缺,为了不留下让新人争夺编制的“灰色空间”,医院不得不遵循“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按合同制招聘新员工,同时将剩余事业编制封存,未对新员工开放。


然而,这种“双轨制”实施之初各种弊病就有所显现。个别没有事业编制的新员工在听闻事业编制仍有空余后,多方反映意见,无法安心工作。与此同时,个别在编的铁饭碗员工大锅饭思想严重,医术不精,导致医院发展停滞不前。


如何将所有编制收回,是改革的关键突破口。


医院所在的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对此提供了大力支持。经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与泰达医院商议,最终确定了依据自愿的原则,对医院原有事业编制员工进行分流:愿意进入天津开发区辖区内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可以继续享受事业编制及待遇;愿意留在泰达医院的人员则纳入医院全新的管理体系,并转为聘任制,收入分配均执行新办法。


最终,全院有85人选择去社区工作,4名专业技术骨干放弃事业编制身份留了下来。泰达医院由此成为天津首个、全国为数不多的无事业编制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


改革利好释放,医院轻装上阵


在2011年10月全员取消事业编制后,泰达医院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出来。


首先,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发展环境被创造出来。过去医院里中级职称以上的员工大都是事业编制,这给了年轻人一种只有是事业编制才能评上职称并被任命行政职务的错觉。改革后的泰达医院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奖金收入上不再论资排辈,而是实现按劳、按优分配。


医院实行院委会负责制,各科室主任、专家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从医院战略发展到人员招聘、药品采购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医院所有中层均通过竞聘选拔上岗。与此同时,行政人员数量大为精简,每个行政部门的编制不超过3人。另外,在人才引进上,医院还实现了自主招聘,不再由地方人社部门统一招考。


改革后,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泰达医院对业务骨干采取年薪制和绩效考核的办法,考核重点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强度劳动的岗位倾斜。


目前,泰达医院骨干的年薪普遍在20万元左右,这在天津市医院体系中已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此外,医务人员出国交流的频次、时间也不再受事业编制的束缚。


医疗收入不再是员工奖金收入考核的唯一指标,医药收入占泰达医院总收入比被严格控制在43%左右。目前,有多位开出超常处方的医生受到了行政处罚,严重违规者已被暂停处方权。


多方配套为改革保驾护航


改革后,泰达医院有因考核不合格等原因外流人员,但医院骨干没有一人出走。从泰达医院目前的发展看,取消事业编制并没有引发管理上的混乱,反而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作为国内探索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的先行者,泰达医院的改革经验值得关注,其探索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消事业编制要与医院去行政化配套推进,要给医院发展以充分自主权。


“总是事事打报告、等审批,医院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陆芸说,只有取消事业编制、去行政化、院长法人治理机制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推进,才能避免改革的形式大于内容。


另外,整体配套做好兜底,可以为改革提供更多保障。天津开发区管委会除在先期为泰达医院采购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外,每年还给予拨款3000多万元,这也是泰达医院在取消事业编制后依然能确保公立性的前提。这部分拨款主要用于人员社保支出,没有因为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就把医院员工简单推向市场。


取消事业编制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做任何投入。”申长虹认为,公立医院还有重要的公益性职能,只有地方政府做好兜底保障,改革才能真正推广开。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取消事业编制后不能将医院完全推向市场,政府还要通过制度保障解除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这样才不会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