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经常填充不佳?看看PVP靶向锚定式成形术
2020-01-17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量:4049 我要说
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由江晓兵副教授在梁徳主任的指导下,与团队一起经过充分研究及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技术流程。
这一技术流程改变了传统椎体成形手术的结束标准,本文介绍其中一些技术流程及相关研究内容。
对于裂隙型骨折:裂隙区和非骨折区之间常有硬化带,不穿入非骨折区,则会影响骨水泥锚定,骨水泥很难进入非骨折区;在非骨折区注入骨水泥时,骨水泥很容易渗过去裂隙区,可以确保裂隙区的水泥充分填充。
裂隙型骨折椎体成形术结束标准:过伸体位下,在没有显著渗漏前提下将椎体内裂隙填满(正侧位透视),并在正常骨质区形成锚定。
对于新鲜型骨折:将穿刺针穿到骨折区附近(距离1公分内)的正常骨质,目的是先在正常区域形成锚定。为什么先在正常骨质区锚定?因为在水泥早期、相对稀的时候,在正常骨结构范围内注入,经血管及骨壁破裂口渗漏的风险会降低。如果是使用侧向开口,可以将骨水泥朝向正常的终板打,反弹回到骨折区,这样漏的机会就非常小。如果骨水泥不能顺利反弹过去,可以侧向开口朝向骨折区,使骨折区充分填充。
新鲜型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结束的标准:骨折区有水泥充分填充(正侧位均超过1半以上)非骨折区形成锚定(骨水泥最好能够部分触及另一端终板)。
每个病例在不发生严重渗漏的基础上,以上述标准为参考实施手术。把握疗效和安全的平衡。
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技术关键点:
1.靶向骨折区域附近的非骨折区置管;
2.靶向非骨折区完成锚定;
3.靶向骨折区——确保骨水泥在骨折区充分填充。
以下为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有关研究简介及相关动画演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
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骨质疏松脊柱伤病研究团队
江晓兵、叶林强、莫凌、余伟波
技术改良人:江晓兵
指导:梁德
CASE 1
患者T12 OVCF VAS:8分 ODI:75%
骨水泥在骨折区填充不佳,术后疗效欠佳
非手术治疗 1Y Post 塌陷 畸形愈合
CASE 2
患者1月前行PVP,术后VAS:7分,ODI:70%
右侧PVP翻修劶,VAS:2分 ODI:25%
骨水泥可作为椎体骨折的内固定吗
众所周知,四肢骨折治疗时跨骨折线固定是关键点。那么椎体爆裂性骨折手术修复时,什么是固定的关键点呢?
回顾性研究
骨水泥在骨折区填充不充分,疼痛缓解不佳,随访椎体塌陷。
有限元研究
不同骨水泥分布力学特点
皮质骨应力特点
松质骨应力特点
骨折区位移植
危险因素分析
骨水泥在骨折区填充不佳原因
PVA传统穿刺技术及骨水泥注入:缺乏靶向性
无锚定型填充:发生显著塌陷
锚定型填充
如何确保骨水泥在骨折区充分分布?
第一步:确定骨折区部位
第二步: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稳定伤椎——填满骨折区:骨水泥充分弥散;顾及非骨折区:形成锚定。
如何定位OVCF的骨折线
两大类型:①压缩后嵌插型,②压缩后自动复位裂隙型
压缩后嵌插型
压缩后自动复位裂隙型
压缩后嵌插型骨折线,CT:高密度带、MRI低信号带。
压缩后自动复位裂隙型,CT:裂隙,MRI:低信号区(气体)
压缩后自动复位裂隙型
CT:裂隙,MRI:高信号区(液体)
靶向锚定椎体成形术演示
技术关键点
术前X线
术前MRI
术前CT
术中透视图
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入路或根旁
靶向骨折区置管
术后X线
术后CT
靶向锚定式PVP VS 传统PVP研究背景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填充不充分是PVP术后疼痛缓解不佳及强化椎体进展性塌陷的重要原因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上下/左右对称分布可以获取最佳的生物力学特性
•传统PVP穿刺技术及骨水泥注入缺乏靶向性是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填充不充分的重要原因
•靶向PVP:靶向骨折区穿刺置管及侧口推杆可控骨水泥注入的临床疗效 无相关报道!
靶向PVP VS 传统PVP 历史对照基线
靶向PVP VS 传统PVP 疗效对照
侧开口推杆VS 前开口推杆 研究背景
•靶向骨折区域穿刺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并不是所有患者均能实现靶向骨折区域穿刺,尤其当遇到术中配合不好的患者;
•部分患者骨折区域累及骨折椎体的多个位置,靶向骨折区域穿刺难以同时在多个骨折区域实现;
•骨水泥渗漏是PVP治疗OVCFs的常见并发症;
•控制骨水泥弥散方向理论上可以使骨水泥精准分布在骨折区域及与周围松质骨充分嵌插,同时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
•尸体研究表明侧开口推杆可控制骨水泥弥散方向,但缺乏临床对照研究。
侧开口推杆VS 前开口推杆 基线特征
侧开口推杆VS 前开口推杆 疗效对照
典型病例
侧开口推杆控制骨水泥弥散方向
小结
•骨折区有水泥充分填充,恢复稳定
•非骨折区有相对少的水泥分布
–增强整体水泥的锚定力 VS 仅在骨折区分布
–保证稳定、均匀弥散的同时,减少水泥量,降低手术后椎体刚度
•避开裂口,分批、异向注射,减少渗漏
建议
•使用椎体强化术(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尽量保证骨折区域的骨水泥充分填充;
•椎体压缩骨折骨折区可通过术前CT、MRI评估定位,上终板下的骨折线应警惕!
•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可供参考!
•保证骨折区填充
•顾及非骨折区
•减少水泥量
•降低渗漏率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