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透临床常用的牵引技术

2020-08-05   文章来源:《四肢骨折》   作者:梁克玉、邓小川、何承建 点击量:13152 我要说

牵引是骨科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利用力学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使骨折或脱位复位,缓解软组织的紧张及回缩,矫正缩短畸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皮肤牵引

利用黏膏粘于皮肤上,此法对患者肢体损伤较小,且无引起因骨牵而发生的骨感染之虑。

但皮肤牵引也有不足之处,牵引力量不能承担过重,所以牵引力不够,严重的成人长管骨畸形不易复位,而且若牵引时间过长,牵引力过重,皮肤易引起皮炎、水泡或溃疡,同时在皮肤牵引下因肢体被黏膏包裹也不便于关节活动锻练。

1.皮肤牵引方法。

(1)检查患者肢体皮肤,如有皮肤溃疡、皮炎禁用皮牵。

(2)牵引前患者肢体清水洗净,擦干皮肤,或用酒精棉球拭净。

(3)准备好胶布条、长、宽比例按肢体的部位、长度及周径而定,以成人股骨中段骨折为例,胶布长度自骨折断端远侧到跟底以下5cm。宽度需5~7cm。胶布条近端一半剪成三个直条,胶布条远端一半内层纱布垫不去掉,剪成窄条状或将胶布条摺成窄条状。

(4)贴放胶布条。正确的贴放法是将两侧胶布条放于肢体的两侧,与肢体纵轴平行一致,胶条高度不要超过骨折平面,胶条勿皱折、重叠,用手指磨平压匀。

皮牵方法

(5)安放扩张板。扩张板由厚约0.5~1cm木板制成,其宽度依肢体大小不同而异。板中间安上一个带卡子的皮带,为固定胶布条带用。扩张板中心有一圆孔,是牵引绳通过处,牵引绳在圆孔近端打结,以免滑脱。如果无带卡子的皮带,可直接用胶布条带粘贴在扩张板上,胶布条带须两倍的长度做成的扩张板为中心的两侧条带。

(6)缠绕绷带。胶布条粘放后,用绷带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缠绕包扎,绷带不要皱折,用力均匀,近端胶布条要露出1cm,便于观察胶布条有无滑脱。

(7)把肢体放在妥马氏架或勃郎氏架上,放上牵引重量,通过滑轮进行牵引。

(二)骨牵引

骨牵引是直接在骨骼上的牵引,牵引力大,不影响皮肤。

在牵引下,可配合应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同时可进行功能锻练,有防止骨折移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促进骨折愈合的功能,是骨科治疗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

1.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天观察穿刺针眼处状况,清洗干净,酒精纱布覆盖。

② ②穿刺针部位要准确,不要进入关节腔及小儿骨骺。

③ ③勿损伤穿刺针通过处的血管神经。

2.牵引部位

上肢有尺骨鹰嘴,尺桡骨远端,掌骨远端,及指骨远端。下肢有股骨下端、胫骨结节、跟骨、蹠骨及趾骨远端。头部在两侧颞骨。

骨骼牵引部位

3.常用的几个部位骨牵引方法

(1) 颅骨牵引

适用于颈推骨折脱位。常规剃去全部头发,准确标记定位。

方法是先从两侧外耳道垂直向上划一直线,再从鼻尖向头顶划一直线,两线呈直角相交于头顶中央、最后再从两侧眉弓外缘向头顶划两直线,与第一线相交点即为颅骨穿针点,距头顶中央等距离,而穿刺点间距大约4.5~6cm。

局麻下在头顶两侧穿刺点处分别作1cm长的横切口,深达颅骨外板、将颅骨牵引弓(钳)放在钻孔处观察及测试牵引弓之短钉方向是否一致,若方向一致,便用骨钻钻开颅骨外板,安装牵引弓短钉插入钻孔内,旋转其后部的螺丝扣,将颅骨牵引弓卡紧,再将牵引绳及牵引重量通过滑轮进行牵引。

(2) 尺骨鹰嘴牵引

适用于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

穿针方法:患者仰卧,肩外展90°。术者在患者尺侧,进针点在鹰嘴远侧2~2.5cm处,距背侧皮缘1cm。局麻下将克氏从尺骨内侧刺入皮肤,直达骨膜,并注意保护尺神经不受损伤,用手摇钻将克氏针钻入骨骼,从尺骨外侧穿出,用手指压迫针尖使针穿破皮肤,再将克氏针穿出适宜长度为止。装上牵引弓及牵引重量、用布带将前臂悬吊,肘屈90°牵引。尺骨鹰嘴牵引亦可应用大号布巾钳夹持鹰嘴以代替克氏针。

尺骨鹰嘴牵引

(3) 股骨髁上牵引

适用于股骨骨折,骨盆骨折。

局麻下穿针,进针点以髌骨上缘一横指(约2cm)划一圆弧线,从股骨髁中点向上划一直线。两线相交点为穿刺进针点。

穿针前先向上拉紧皮肤,克氏针抵达骨骼后用摇钻钻入,自股骨内侧穿入,股骨外侧穿出,同样向上拉紧皮肤,用手指压迫针尖使针刺破皮肤,继续将克氏针钻出。安放牵引弓及重量,把肢体放在托马架或勃郎架上牵引。

(4)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证同股骨髁上牵引。

进针点以胫骨结节后一横指处(约1.25~1.5cm)为准,从外侧进针,内侧穿出,安放牵引弓及重量,将肢体置于勃郎架或托马架上牵引。

(5) 跟骨牵引

跟骨牵引

适用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进行点以外踝尖下2cm及向后2cm为准。

(6) 骨盆悬吊牵引

适用于骨盆骨折。需牵引床、骨盆牵引带,悬吊木棍两根,牵引绳、滑轮等。

来源:摘自《四肢骨折》

作者:梁克玉、邓小川、何承建

声明:此文内容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