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可视化内镜标准术式流程,这些步骤要牢记
2021-02-18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作者:李星晨 徐玉生 点击量:3822 我要说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李星晨 徐玉生
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历程和医生、患者对手术的认知过程相辅相成,两者不但关注手术切口大小,还关注具体的手术操作方式。虽然传统手术疗效确切,但临床往往会牺牲过多正常组织,还需承担全身麻醉及术后出血、瘢痕等风险,耗费成本高并且可能造成患者身心损害。基于此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应运而生,它以更小切口,更多保留正常组织,更少出血和并发症,以及更容易使患方接受等优势和理念,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胸椎管狭窄症作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在规范化的开放手术操作基础上,医生们也积极探索微创的治疗方法,并致力于解决患者病痛造福社会。本文将针对胸椎可视化内镜的标准术式进行介绍,以期对各位同道的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胸椎可视化内镜手术基本要求
麻醉要求:
首选局部麻醉。基础麻醉+局麻:舒芬太尼 5-10ug,术前10分钟,快速镇痛;右美托咪定1ug/kg.h,15分钟冲击,然后0.5-1ug/kg.h泵入,镇静作用强。
术中用药:
术中减压开始,应用甲强龙和甘露醇,配合应用胃粘膜保护药剂,术中根据情况和患者沟通,解除焦虑,并不时让患者活动下肢来判断神经刺激情况。
临床表现:
(一) 症状
1.一侧或双侧下肢沉、僵、无力、行走不稳;
2.一侧或双侧下肢广泛性麻木和(或)疼痛;
3.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4.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
5.胸腹部束带感;
6.沿肋间神经分布的胸壁或腹壁放射性疼痛。
(二) 体征
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一侧或双侧下肢肌张力高、膝腱反射或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Babinski征或Chaddock征阳性;
2.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体征:例如膝腱反射亢进而跟腱反射减弱,前者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而后者属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常见于胸腰段椎管狭窄者;
3.广泛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目前用腰椎的影像学表现不能解释:例如双下肢的股四头肌、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小腿三头肌等肌力减弱,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而腰椎影像学检查仅发现L4-5节段椎管狭窄,单用腰椎疾患无法解释下肢的异常体征;常见于胸腰段椎管狭窄者。
传统临床分型:
一、黄韧带骨化的分型
1. CT分型:按照轴位CT分为外侧型、延展型、肥厚型、融合型、结节型。
A. 外侧型(Lateral type):黄韧带囊部骨化,骨化物位于椎管外侧缘;
B. 延展型(Extended type):椎板间部黄韧带骨化;
C. 肥厚型(Enlarged type):黄韧带骨化侵及椎管内,但中线未融合;
D. 融合型(Fused type):双侧黄韧带骨化融合于椎管中线,但中线尚可见凹型切面;
E. 结节型(Tuberous type):双侧黄韧带骨化融合并形成骨化结节凸向椎管内。
2. MRI分型:按照矢状位MRI分为圆弧形、鸟嘴型。
A.B.圆弧形(Round type);C.D.鸟嘴型(Beak type)
二、后纵韧带骨化形态学分型
1. 按照矢状位CT分为线型、鸟嘴型、连续波形、连续圆柱形和混合型。
OPLL的CT矢状位分型为A.线性(Linear type);B.鸟嘴型(Beak type);C.连续波形(Continuous waveform type);D.连续圆柱形(Continuous cylindrical type)。混合型(Mixed type)为同时具有A-D两种及以上类型
胸椎可视化内镜标准术式的体位选择
一、俯卧位:主要针对硬膜囊背侧病变。
优势:体位相对固定,患者身体稳定不易活动,保证操作过程安全。
劣势:水压要求相对较高,半小时易出现水压引起颈部及头部不适情况发生。
注意:头偏向一侧,双臂屈肘放于头两侧,双下肢伸直,胸下、踝部、腹部各放置一软枕。术中根据患者舒适度调整头颈部位置,缓解颈部水压造成颈部酸困情况。
胸椎后方压迫减压入路的设定
可视化减压顺序遵循的原则
单节段减压原则:
1.先远端、后近端;
2.先外层,后内层;
3.同侧--对侧--同侧;
4.多个半锯,锯锯交叉切除;
5.压迫部位蚕食切除法。
多阶段减压原则:
1.分次进行,一次一到两个节段(均需要处理时);
2.优先处理最严重节段(多阶段非必要完全处理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择期再处理其他阶段。
多次环锯成型的要点是:环环相扣,取环中间。
二、侧卧位:针对硬膜囊腹侧病变或肋间神经根周围病变。
优势:与腰椎手术体位相近,水压要求相对较低,操作过程熟悉,患者体位不易固定,术中身体可自行调整,保证操作过程安全。
劣势:操作器械在硬膜囊腹侧,稍有松懈会出现神经损伤可能。
注意:腰部、腋下、头部、双腿垫枕,双托手架,侧位患者能完全耐受局麻手术。
腹侧减压入路的设定
可视化减压顺序遵循的原则
单节段减压原则:
1.先近端,后远端;
2.先外层,后内层;
3.先背侧,后腹侧;
4.多个半锯切除;
5.压迫部位蚕食切除法。
多阶段减压原则:
1.分次进行,一次一侧,一到两个节段(均需要处理时),择期处理对侧;
2.优先处理最严重节段(多阶段非必要完全处理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择期再处理其他阶段。
注意:硬膜囊或者神经根需要先进行背侧减压,头尾端的减压预留空间扩大,一般达到镜下椎弓根上下切迹,在进行腹侧减压过程中,神经和硬膜囊有所逃避,保证腹侧减压的顺利进行。
现阶段可视化胸椎内镜的拓展和禁忌
一、最佳适应证
脊柱内镜手术通常作为首选手术方法,能有效地减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适用于胸椎管狭窄症,如胸椎黄韧带肥厚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尤其适合单节段狭窄者。
二、选择性适应证
脊柱内镜作为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胸椎结核:在脊柱内镜下进行穿刺及置管引流等;
2.胸椎椎管内囊肿:在脊柱内镜下进行病病灶切除术等;
3.胸椎后纵韧带骨化、骨水泥渗漏等;
4.其他需要神经根黏连的疾病等;
5.全身条件差,不能耐受开放手术者。
三、绝对禁忌证
1.全身情况恶略,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肺功能不全;
2.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
3.精神异常者;
4.妊娠妇女及月经期女性;
5.术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或非手术部位感染,如泌尿系或呼吸系统感染。
四、相对禁忌证
1.潜在感染,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
2.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皮质醇者;
3.诊断不明确,拟行探查手术。
并发症
局限性脑脊液漏
硬膜囊骨化与黄韧带钙化粘连一体时,为了减压充分和硬膜囊钙化形成的硬壳需要部分切除,会造成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内镜下可使用人工硬脊膜或者明胶海绵填塞至椎板层面,将脑脊液漏封堵于椎管层面,避免形成窦道。不建议术后放置引流管。
处理视频(http://res.orthonline.com.cn/video/%E8%84%91%E8%84%8A%E6%B6%B2.mp4)
减压不充分
一次处理多个节段时,或者出现硬膜囊破裂后,由于手术操作时间的限制,往往出现减压不充分表现。
小结
目前来看可视化内镜治疗胸椎疾病安全、有效,但尚需进一步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因其学习曲线陡峭,需要大量内镜手术的经验支撑,因而临床需要谨慎开展。
作者简介
李星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知名微创专家。在国内率先开展局麻下内镜治疗胸椎疾病,已相继完成颈胸腰椎内镜及微创融合手术近万例。担任多个学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动和推广国内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
徐玉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知名中青年专家,郑州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地总考官,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评审专家。担任《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郑州大学学报》编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脊柱感染防治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