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的治疗策略
2023-08-04 点击量:3155 我要说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 张世辉
任何手术都存在污染。手术部位感染(SSI)贯穿于外科的发展史,直至今日仍是外科医生面对的首要任务和难题,是骨科手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棘手,感染复发率高,致残率高。
骨折相关感染(FRI)发生率在1-30%,最高可达55%。Berkes等认为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发生的感染归为早期感染;Rightmire等研究,急性感染定义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6周内出现的感染。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定义:早期感染<2周;延长期感染(2-10周);慢性期感染>10周。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
2017年,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制定了判定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存在感染的专家共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确诊骨感染:
①与骨组织或内置物直接相通的窦道、瘘管或者伤口裂开导致骨外露/内固定物外露;
②术中发现内固定物周围存在脓液;
③术中疑似感染组织细菌培养阳性;
④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证实术中疑似感染组织中存在致病微生物。
FRI这类患者往往存在骨折愈合、软组织覆盖及内固定去与留等问题;因个体差异较大,诊断和治疗棘手,不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差异大;FRI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手术次数增多、治疗费用增加、预后不良等问题。
切开复位内固定要求在足够的时间内维持内固定物的稳定性直至骨折愈合,而内固定物置人存在失活组织和细菌污染的机体给感染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以往研究证实异物的存在可妨碍感染的有效治疗,经证实内固定物的牢固固定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消除感染,因此应优先考虑保留内固定物,资料显示,对于早期/急性期感染,清创后保留内固定物的成功率可达90%。
SSI的临床危险因素
患者方面:
是否为开放骨折及创口污染的程度;
局部感染微生物的毒力;
局部软组织的血供和活力;
手术区域以外的是否存在感染;
基础疾病:糖尿病、肾功不全、肝功不全、COPD、恶性肿瘤、肥胖等;
患者一般状况: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吸烟、依从性等等。
医生方面:
术前住院的时间;
手术持续的时间;
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固定方式的选择;
手术技巧:手术导致的组织坏死、污染组织残留,未彻底止血导致出血、血肿,留有死腔,过度牵拉和电刀的使用导致组织损伤、缺血等;
伤口的闭合方式及时间;
抗生素的使用;
术前准备的情况:备皮等;
伤口引流与否及术后通畅与否;
患者是否低体温、低血容量、低氧血症;
手术室的环境;
病房管理。
感染早期保留内固定的禁忌证与适应证
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常用方法
1.换药
2.NPWT负压(灌注)引流术
3.扩创
4.骨水泥+抗生素(抗菌素念珠)
5.组织移植(带蒂或游离皮瓣/骨瓣)
6.骨水泥表面技术/Masquelet技术+组织移植
总结
1、掌握引起骨折术后感染的各项危象因素;
2、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
3、围手术期纠正贫血、低蛋白、控制血糖等全身情况;
4、肿瘤式扩大彻底清创、不留死腔;
5、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技巧,尽早闭合创面;
6、术后保证充分引流及足程足量使用抗生素的使用。
综上,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并获得满意的治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