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的鉴别诊断

2011-09-17 文章作者:hzqun 点击量:178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颈椎病

(1) 脊髓或椎管内肿瘤:患者病程较长,无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影象学检查未见肿瘤。

(2)  胸廓出口综合症:患者上、下肢都有症状;影象学检查及查体等不支持此诊断。

(3) 格林-巴利综合症:起病隐匿,发病前常有感染史。此病可出现四肢麻木、乏力症状,甚至影响呼吸肌。一般一周达高峰,以后症状逐渐缓解。查体可见四肢远端麻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与本症不符。

(4) 结核:病人一般有结核中毒症状,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部分病人无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而以颈部疼痛为主诉,x线有椎体破坏,寒性脓肿形成,本病不符合。

腰椎滑脱:

1. 腰椎滑脱症、椎管狭窄:腰痛和腰腿痛症状多有明显的加重和缓解因素,一般活动后加重,疼痛时保持一特定的体位,一般有相应节段的神经功能改变,包括腱反射及皮肤感觉减弱。下肢疼痛,疼痛由臀后、大腿后侧向小腿后外侧放射,活动后加重。腰椎影像学检查也符合本病表现,本患者基本可     诊断     /    排除     此病。

2. 强直性脊柱炎:青中年女性,腰骶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应考虑到本病,但本患者无肌腱端炎、炎性肠病、眼炎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也不支持本病,基本除外本病。

3. 腰椎恶性肿瘤:该患者有腰部及下肢疼痛病史,但无夜间疼及无恶病质, MRI无椎体破坏征象,因此可以基本除外本病。

4. 腰椎结核:患者一般有结核中毒症状,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部分病人无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而以腰部疼痛为主诉, 有椎体破坏,寒性脓肿形成,本病不符合。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多有外伤史及过度劳累病史。多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咳嗽排便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弯腰受限,跛行。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CTMRI可明确诊断。

6. 腰椎管狭窄症:本病的典型症状是行走时因腿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往往下蹲姿势为患者最为喜爱的姿势,能缓解下肢的疼痛与麻木,查体往往无明显阳性体征。

7. 椎管内肿瘤:本病可造成脊髓的压迫,早期可以仅限于受累神经根分布范围内,表现为分布区域内的根痛,多伴脑脊液冲击征。病变进一步发展时,根痛明显,同时脊髓受压而引起不完全的脊髓半切征,即同侧的锥体束征受损,肢体运动障碍,对侧的痛、温觉丧失。

8. 格林巴利病:也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可急性起病,多发于中青年,往往有感染和接种等诱因,可引起运动障碍、感觉障碍、颅神经障碍、呼吸障碍等多种复杂表现

9.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糖尿病病史,该患者无糖尿病,排除本病。

脊柱侧弯

.1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主要因素有:骨盆倾斜,腹肌、腰大肌、肋间肌、肩胛肌、背伸肌的长短肌群麻痹。根据病史及查体该患无明显肌力减弱,但患者营养状况较差,MRI显示有脊髓空洞形成,本患者基本可     诊断     /    排除     此病。

2. 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分为婴儿型、少儿型、青少年型,患者为儿童期发病,且侧弯进展较快。根据病史及X线片本病人本患者基本可     诊断     /    排除     此病。

3. 先天性脊柱侧凸:主要因先天性脊椎发育不良导致,X片可见半椎体、楔形椎体等,本患者基本可     诊断     /    排除     此病。

胸椎肿瘤

1. 胸椎结核:胸椎结核好发于胸腰段,慢性起病,起始症状不明显,非特异性,有时难以追溯到肺结核病史。脓肿形成时全身症状明显,单椎体发病少见,X线表现为椎体破坏,多累及椎间盘,可见脓肿阴影,脓肿、死骨压迫脊髓时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因为患者有结核接触史,本患者基本可     诊断     /    排除     此病。

2. 胸椎骨髓炎:胸椎骨髓炎少见,往往急性起病,高热、剧痛等症状明显,X线可见骨破坏、死骨形成及脓肿。该病人发病慢,症状、体征不符,暂不考虑该诊断。

3. 胸椎肿瘤:胸椎原发性肿瘤不多见,大多为良性,如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椎体破坏的肿瘤往往为恶性、转移性。该病人以胸背部疼痛入院,X线片可见胸8椎体受侵蚀,肿瘤可能性极大。恶性肿瘤椎体破坏可累及附件,椎间盘一般无累及,尤以夜间疼痛明显。该病人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符合胸椎肿瘤诊断。

腰椎管狭窄

1. 腰椎恶性肿瘤:该患者为老年,无夜间疼痛及恶病质,疼痛亦不剧烈,腰椎MR检查结果不支持本病。

2. 腰椎结核:病人一般有结核中毒症状,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人无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而以腰部疼痛为主诉,CTMRI有椎体破坏,寒性脓肿形成,本病并不支持。

3. 下肢动脉疾患(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一般也有间歇性跛行,但一般患病早期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冷,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病程晚期,皮肤苍白、紫斑,可出现坏疽,本病不符合。

1. 胸椎结核:胸椎结核好发于胸腰段,慢性起病,起始症状不明显,非特异性,有时难以追溯到肺结核病史。脓肿形成时全身症状明显,单椎体发病少见,X线表现为椎体破坏,多累及椎间盘,可见脓肿阴影,脓肿、死骨压迫脊髓时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因为患者有结核接触史,本患者基本可     诊断     /    排除     此病。

脊柱结核

1. 化脓性脊椎炎: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部剧痛,X光片示骨质破坏的同时有骨质的再生。与本病不符。

2. 脊柱肿瘤:多侵犯单一椎体,X线片示椎体融骨性破坏和均匀压缩,椎间隙正常,与本病不符。

骨肿瘤

1.内生软骨瘤:是手部最常见的骨肿瘤,很少表现出侵袭行为,有时也称为软骨错构瘤。软骨瘤很少发生于肢体的长管状骨,但股骨和肱骨的内生软骨瘤并不罕见。曾有椎体发病的报道。内生软骨瘤的症状常无特异性,一些病变是在进行其它放射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肿瘤常因病理性骨折而发现,表现为骨折的症状和体征。在无骨折时,出现疼痛是不祥的预兆,表明肿瘤正在生长或可能已发生恶变。根据肿瘤的部位和钙化的程度,放射学表现有所不同。在手和足部短管状骨的中心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通常骨干和周围的骨皮质出现膨胀。在肿瘤内常见小的棉絮状的钙化灶,但在长骨的肿瘤可有明显的钙化、不透光。

2.非骨化性骨样骨瘤:好发于青年患者,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影像学表现以溶骨表现为主,但肿瘤很难出现在干骺端。

3.软骨肉瘤:为起源于软骨组织的肿瘤.多发于40 岁以上,女性多见.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间歇性钝痛,逐渐加重。影象学检查多为密度减低的破坏区,其间可见斑点状钙化,此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很难符合此诊断。

4.骨囊肿: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内容物为液性,CT值低于脂肪。根据病史、症状及X线片,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5.慢性骨髓炎:发病缓慢,病程长,全身情况好,也可以无体重下降。查体局部皮温可以正常,无血管充盈。典型X线示有死骨形成,虫蚀样骨皮质破坏。本例无典型表现,可以排除此诊断。

6.恶性骨肿瘤:如成骨肉瘤,发病快,病程短,有恶液质及夜间痛;查体局部皮温高,血管充盈,肿瘤界限不清,有压痛;X线显示病变不规则,骨膜呈葱皮、放射状及科德曼三角。此例不具备,可以除外。

7.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长骨及脊柱,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有时有轻度疼痛,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溶骨破坏及侵袭性生长,瘤体边缘较为园钝,而且内部常有钙化点,此例患者难以符合此诊断。

8.骨软骨瘤:此病发病缓慢,有的无症状表现,多在无意中发现,好发于青少年,多生长于干骨骺端,并远离关节生长,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腓骨近端。有广基形,窄基形之分,表面有软骨冒,广基形多圆滑,窄基形可不规则,可成菜花形生长,X表现基底为松质骨,可排除此诊断。

9.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此病发病缓慢,有的无症状表现,有的在发生病理骨折时才就诊。好发于股骨、胫骨,单囊多囊之分,多靠近端生长,可呈膨胀性生长,正常骨小梁结构消失,可有骨嵴长入,分格状,有的呈磨玻璃样改变,结构向远断延伸,形似舌头,该病可排除。

10.骨样骨瘤:多发病于年轻人,发病缓慢,局部疼痛,夜间加重,口服阿司匹林能够缓解。X线特征性改变可见瘤巢样改变,骨质透亮区,周边骨质硬化。

11.骨巨细胞瘤:多发于中青年,发病较缓慢,局部肿胀,常见于股骨上端及胫骨上端,疼痛以钝痛为主,有时肿瘤相当大时才有症状,为界于良、恶之间的骨肿瘤,但偏于后者。影象学检查可见典型的肥皂泡样.壳状膨胀改变,肿瘤多位干骺端且呈偏心生长,但骨巨细胞瘤也有相当多呈现不典型表现,此例患者瘤组织对周围骨组织呈现侵袭性破坏,此诊断很难排除。

12.骨肉瘤:骨肉瘤为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来源于骨骼系统的间叶组织,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偶见于骨干,最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病情进展快,以局部肿胀、疼痛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部位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病理骨折,。本病好发于10-25,最小发病年龄为5,男较女发病率高2倍。影像学上有溶骨型及硬化型为表现,骨膜反应有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干骺端破坏或同时出现骨质硬化,并见不规则新生骨,病理检查可确诊。需要与骨髓炎,疲劳骨折,骨巨细胞瘤相鉴别。最好的治疗程序是多种药物的化疗、保留肢体的手术和术后化疗。

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1、骨囊肿: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内容物为液性,CT值低于脂肪。根据病史、症状及X线片,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2、慢性骨髓炎:发病缓慢,病程长,全身情况好,也可以无体重下降。查体局部皮温可以正常,无血管充盈。典型X线示有死骨形成,虫蚀样骨皮质破坏。本例无典型表现,可以排除此诊断。

    3、恶性骨肿瘤:如成骨肉瘤,发病快,病程短,有恶液质及夜间痛;查体局部皮温高,血管充盈,肿瘤界限不清,有压痛;X线显示病变不规则,骨膜呈葱皮、放射状及科德曼三角。此例不具备,可以除外。

    4、骨巨细胞瘤:多发于中青年,发病较缓慢,局部肿胀,常见于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疼痛以钝痛为主,有时肿瘤相当大时才有症状。为介于良、恶之间的骨肿瘤,但偏于后者. 影象学检查可见典型的肥皂泡样、壳状膨胀改变,肿瘤多位干骺端且呈偏心生长,但骨巨细胞瘤也有相当多呈现不典型表现,此诊断尚难排除。

5、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长骨及脊柱,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有时有轻度疼痛,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溶骨破坏及侵袭性生长,瘤体边缘较为圆钝,而且内部常有钙化点,此例患者虽然没有典型表现,此诊断尚不能排除。

软组织肿瘤

1.纤维瘤:肿物一般较小,可多发,触之质硬,质地均匀。恶性者表现为侵袭性生长,中心坏死时可有囊性变,与本例不符。

    2.血管瘤:可发生在浅表或深在部位,质软或囊性,肿物大小可随肢体位置改变而变化。听诊可有血流杂音或触及震颤,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本例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不符。

    3.横纹肌肉瘤:肿物多生长较快,疼痛,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多数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有消瘦,体重减轻。

4、脂肪肉瘤:发病部位不定,较浅表。表现为软质无痛包块,生长缓慢,触之边界较清,呈分叶状。

   4.胸壁纤维瘤:表现为皮下肿物,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偶觉疼痛,生长缓慢。与本病人不符合,但最后确诊有赖于手术及病理诊断。

   5.皮脂腺囊肿:可表现为皮下肿物,表面有皮脂腺开口,并有体脂外溢,肿物多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有时挤压肿物或开口堵塞后可出现红、肿、疼痛,本病人与此症状及体征不符,能完全排除。 

    1、神经纤维瘤:为良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神经受压症状轻微,多表现为无痛性肿物,边界清,与周围组织多无粘连,表现为局部肿物,不沿神经干方向生长,预后较好。

    2、脂肪瘤:发病部位不定,较浅表。表现为软质无痛包块,生长缓慢,触之边界清,呈分叶状,症状轻或无症状,本例可排除。

    3.恶性神经鞘瘤:肿物多生长较快,一般沿神经干方向生长,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疼痛,多出现相应神经的压迫症状。本例可排除。

4.淋巴结炎:应有液窝淋巴结收集范围的感染病灶,局部有红肿热痛表现,表现为发热,本病不符合炎症表现。

 5.黑色素瘤:为恶性肿瘤,好发与全身各处,早期常为单发,预后差,晚期出现多脏器转移,死亡,本例相符。

神经鞘瘤鉴别

1、神经纤维瘤:为良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神经受压症状轻微,多表现为无痛性肿物,边界清,与周围组织多无粘连,表现为局部肿物,不沿神经干方向生长,预后较好。

    2、脂肪瘤:发病部位不定,较浅表。表现为软质无痛包块,生长缓慢,触之边界清,呈分叶状,症状轻或无症状,本例可排除。

    3.恶性神经鞘瘤:肿物多生长较快,一般沿神经干方向生长,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疼痛,多出现相应神经的压迫症状。本例可排除。

4.淋巴结炎:应有液窝淋巴结收集范围的感染病灶,局部有红肿热痛表现,表现为发热,本病不符合炎症表现。

 5.黑色素瘤:为恶性肿瘤,好发与全身各处,早期常为单发,预后差,晚期出现多脏器转移,死亡,本例相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