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

第一作者:唐 勇

2011-11-18 点击量:1363   我要说

唐 勇  杨立利  袁 文  沈晓龙  东 人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C7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g·cm;对照组只暴露C7段脊髓。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血清蛋白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急性SCI后24h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分泌物增多、红细胞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伤后1周肺泡内水肿、出血较3d时减轻;伤后2周明显好转;对照组肺泡透亮,无水肿和出血。实验组伤后24h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升高,伤后3d达高峰,伤后1周开始下降,伤后2周明显下降;实验组伤后24h、3d、1周血清及伤后24h、3d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2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透指数的变化与P物质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大鼠急性颈SCI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与肺水肿程度变化同步,P物质可能参与了急性颈SCI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