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例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1-11-28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杨庆 汪方 王秋根 等 点击量:257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对骨盆骨折的防治水平,进一步减少骨盆骨折的死亡率及伤残率。
    方法 总结2007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58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合并伤等情况。
    结果 588例患者中,男326例,女262例,男女比例为1.24:1。年龄为8~90岁,20~59岁487例,占82.8%。主要致伤原因:交通伤363例(61.7%),高处坠落伤153例(26.0%),重物砸伤41例(7.0%),摔伤26例(4.4%),其它5例(0.85%)。AO/ASIF 分型:61-A 型340 例(57.8%),61-B型95例(15.7%),61-C型33例(5.1%);62-A 型54例(9.0%),62-B型38例(6.3%),62-C型14例(2.4%);61+62型14例(2.4%)。219例(37.2%)患者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其中腹部损伤、脑外伤、脊柱损伤等为骨盆骨折的常见合并伤。开放性骨盆骨折4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共发生1例予以急诊抗休克、外固定以及腹膜后填塞止血治疗。本组病例共发生休克31例,死亡8例,死亡率1.4%,抢救成功率74.2%。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31例,DSA25例,栓塞18例。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7例,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 骨盆骨折以男性中青年居多;绝大多数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合并伤发生率较高,易发生休克。需要对高危人群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有利于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和医疗质量,降低骨盆骨折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