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田文前线纪实

2008-06-10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5101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田文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中华手外科学会委员、华北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英文版审稿员、美国矫形骨科杂志特约审稿。 
  田文,内蒙籍,出生于1962年2月21日,汉族,1985年9月大学时入党,1986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同年分配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工作至今。1995年4月至1999年5月出国,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图兰大学外科系显微外科实验室、美国路易斯安娜州Ochsner医学基金会血管外科、美国奥可拉荷马州奥可拉荷马骨科与重建外科中心分别任研究助理、博士后Fellow、手外科国际Fellow(兼任手外科研究室主任)。他在国内及国外杂志发表文章16篇。获各种奖励10项。参加编写(译)专业书籍7部。 
    1999年5月,田文放弃了在美国已取得永久居住的绿卡,一心报效祖国, 毅然回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当一名手外科医生,将在美国学到的先进技术为更多的中国患者服务。)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中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作为一名医生,田文第一时间第一个向院党委请战,要求到前线为伤员做手术。 
     此次田文同志参加北京市卫生局汶川抗震救灾第二批医疗队,并担任第四分队分队长,行程4600公里,先后转运33名地震伤员。 
    5月14日下午16:00,医院总值班接到北京市卫生局电话,要求开始组建第二批医疗队,同时准备一辆救护车,四名医疗队员跟随救护车随时待命。院领导考虑到田文同志积极请战的迫切要求和他本身就是医院应急医疗分队队员,急救技术熟练,决定派他担任第二批医疗队的队长。队员由特需护师杨华丽和司机班班长袁宏、司机张清组成。  
     救护车医疗队原定下午两点出发,又临时提前至上午10:30,此时田文主任医师正在手外科查房,他急忙赶回家取上简单行李直奔西客站,专列于5月14日11:30出发。
    由于宝成铁路中断,田文一行四人乘坐的专列绕道重庆后,又折回旧铁路线,一直到17日凌晨1:00,整整37个小时后才抵达成都。紧接着投入到接车的复杂过程之中。 
     5月18日晨4:00,田文一行四人早早起床,6:00出发从成都到绵阳,接上伤员,马不停蹄又直奔重庆,再从重庆又开往绵阳,这期间只有19日凌晨6:00给了10分钟吃饭喝水时间。这一趟直到19日晚6:00才结束这趟转运,整整37个小时没合眼,走了1000多公里。 
   5月22日,田文一行四人又从成都到广元再到双流机场转送伤员,走了700多公里。
    医院宣教中心同志随田文一行四人分别往机场和火车站两次运送伤员,亲眼目睹了田文等一行四人风餐露宿,绷紧神经,无暇吃喝,干练迅速的转运过程。田文整个一个川北老汉,又黑又瘦,满脸倦容,靠不停地抽烟喝咖啡提神。 
    5月23日晨7:30,田文一行四人随几十辆救护车队出发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接转运伤员到成都双流机场,这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叫杨浩,他和他的同学们是在学校垮塌的瞬间全部埋入了废墟,他是凭着露出的一个衣服角被挖了出来。他的颅脑、左腿等三处骨折,头部右上角还有一块膨出物。田文把他接上车后立刻给他接上重症监护仪,指令护士给他输上液,同时用手电观察杨浩的瞳孔并测量血压,一路上田文不顾救护车的颠簸,一直弓着背弯着腰紧紧用双手护着杨浩的脑袋,田文说这种颅脑损伤并发全身骨折的患者随时可以能发生危险,前方那么多人拼命救出了这个孩子,绝不能在我们转运的过程里出问题。杨浩由于受到了过度的惊吓,一直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田文一直在给他做心理疏导。在孩子被抬上飞机的瞬间,终于有了一丝微笑。
     每天几乎都要到半夜12点才能接到第二天转运的任务的具体出发时间和地点及伤员所在的医院,田文不仅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队长,还是分管密云县医院、北京西苑医院等六家医院的医疗队长。田文不论再困再累,每天都要等着熬着先去开队长会,再回来给六家医院开会布置任务,然后召集积水潭医院的四人开会,布置所有的工作细节。 
    5月26日,他们又是23:00才接到的任务,翌晨3:00起床,4:00就要出发先去德阳接地震伤员,再转到绵阳火车站(这趟车是北京专列――有100多名地震伤员将由北京市卫生局各医疗队护送经过30多个小时路程前往北京)。 
   在北京支援四川灾区的70辆救
分享到:
已有 1 条评论
登录|注册后发表评论!
#1
品德高尚,救死扶伤,人之楷模!
发表于:2011-06-25 00:06:12  IP:119.116.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