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伤员的希望――记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教授

2008-05-21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3499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个定格的时刻将中国的天空分成了蓝色和黑色,在那之前是蓝色的,在那之后则是黑色的。当7.8级的大地震发生,死亡突然间以其不可想象的力量覆盖了四川,而在这片人人为之战栗的阴霾之下,那脚步匆忙的白衣人就成为所有人依赖和信任的目光的方向,因为那是生命的光芒。
   
他是科室的舵手
 
    5月12日到16日,四天时间,96个小时,5760分钟,在汶川的大地震发生后,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教授就一直留在医院里,没有回过家,没有洗过澡,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甚至没有吃好一顿饭。他在医院这个没有硝烟的阵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出一个大大的人,用他一天几百遍奔波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出一条生命之路。
    医院是地震伤员的生命之舟,它能否顺利的涉过这片死亡的海洋则是要看我们的舵手是否是真的训练有素。裴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骨科医生,同时还是骨科的主任,在这样的巨大的灾情面前,仅靠他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责任及效用都要远远大于他作为一个医生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身挑这样的重任,这么多天来裴教授也是骨科医生中最紧张最忙碌的人。
    在得知汶川发生了7.8极大地震后,裴教授立刻体现出了一个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的前瞻性以及一个主任该有的果断。他迅速致电跟医院有业务往来的各医疗器械公司,请他们第一时间组织大量内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等骨科专用医疗器械,为保证抢救工作有力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2号当天,他在交班会上向所有成员做出了应对地震后的情况的部署,动员择期手术和较轻的病人出院,腾出做多的床位。他还对大家讲,前期送到医院的应该是成都市及其近郊的在地震中扭伤以及跳楼摔伤的病人,接下来会有成都附近的轻伤骨科病员,第三期将会是重伤骨科病人,后期则会有严重感染需要截肢的病人。并让医护人员按照这个规律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而事实上,伤员送至医院的情况确实如他说预料的进行,这使得骨科的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力,有条不紊的面对着突然加大了几倍的医疗工作量。在大家都惊叹于他预测精确的同时,能够看到这是多年来的医生职业经验的积累。毕竟,医务人员的镇定和效率就是病人的希望,他们多节约一分钟,病人就多了一分获救的希望。
    华西医院骨科在平时有246个床位,分3个病区,大地震发生后猛增至近600个床位,分为八个病区,在过道上都摆满了病床,在耳鼻喉科、眼科和其他科室也都增设了临时病房,所有工作人员实行两班倒,轮流上阵。突然之间翻了近3倍的工作量,而前来救援的医疗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不是前瞻性的有效布局和充分的准备,骨科是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有序的救治这么多伤员的。
    
他是医务人员眼中的标杆
 
    每天裴教授不仅要负责病人情况的跟进,要做好整体的医护人员的统筹安排,还要接待前来增援的各地的医护人员,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因此他做什么都用的几乎是小跑的速度,旁边的年轻的工作人员都常常跟不上他的脚步,真的可谓是忙得脚不沾地。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的心,作为医护中心的华西医院不断有外地的医院派遣的医疗队前来支援。裴教授在为医疗队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统凑安排的同时,还很注重医疗队员的休息环境,通常在科室里见到医疗队后,他都要带着他们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为尽快展开工作做好准备。让人感动的是他在这样的时候不忘关心医生们的休息室是否有饮水机和茶叶这样的细节。在救援医疗队逐渐到位后,为了更为有效的进行医疗工作的开展,采取了许多针对性强的新措施。比如实行了每个病人的一线医生不变,二线医生可变,这样有利于整体的掌握病人的情况并随时配合前来的医疗队进行治疗。
    对于其他的手术病人,在地震伤员的主要救治结束后将遵循患者的意愿由他们选择的医生主刀。对每个前来的医生都配一个小灵通以方便随时联系,开展工作。他鼓励医生们要尽量坚持,但也强调如果有身体不适的要及时提出来,可是他自己却因为过度的劳累加重了慢性肠炎,18日早晨就开始腹绞痛,晚饭和第二天早饭都没有吃,但他仍然坚持在医院工作。19日的时候一直坚持到十点多才去吃了点洛赛克止胃痛,吃完药又马上与宁宁护士长交流病人的情况。19日,裴教授的左手手指受伤了,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被医院的重症病人感染,可是他仍然一个字都没说,只是到医护室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就又到病房去观查情况了。
    裴教授是一位让人又敬又怕的严师。他平时就要求学生和下属的医护人员要秉着“广基础,精专业”的原则进行学习。这让他带领下的科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