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比较研究

第一作者:冯 刚

2012-08-07 点击量:1434   我要说

冯 刚   潘志军   叶有晨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内固定方式、不同时段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短重建钉(IMHS)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AO/OTA 31-A1、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其中DHS 组35 例, IMHS 组55 例, PCCP组38 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及不同时间段(术后第1 天、第2~3 天、第4~5天)的隐性失血量。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平均总隐性失血量是平均显性失血量的7 倍以上。PCCP、IMHS、DHS 组组间总隐性失血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MHS 组与DHS 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在DHS 组三个时间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MHS 组及PCCP 组, 术后第4~5 天与第1 天、第2~3 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1 天与第2~3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各组三个时间段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比例, 术后第4~5 天与术后第1天、第2~3天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术后第1 天与第2~3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大于术中显性失血量。PCCP 组的总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IMHS 组和DHS 组, 而IMHS 组与DHS 组的总隐性失血量相似。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 d, 故术后前3 d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 及时评估患者的失血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