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人委主任称医改不会使医生收入下降

2012-08-13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量:193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2012第八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暨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座谈会近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与会院长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原院长陈仲强、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龙开超、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马保根做客圆桌论坛,以“如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为题,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记者:大家都知道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但是我也听到一种说法,说现在对公立医院改革是“两头热、中间冷”——政府很热、老百姓也很热,但是医生很冷,请问三位嘉宾有没有这种现象,你们是怎么看待的?

陈仲强:说医务工作者不关心,我不太认同。实际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在承受着非常繁重的医疗任务,一直处于非常辛苦的状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开始以来,他们的工作更重了。北京市的门诊量每年以10%的速度在上涨,住院患者也是在同步的上涨,人均负荷也在上涨。没有他们的努力、没有他们的奉献,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院长,有时候还处于困惑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当中,究竟往哪走,究竟怎么去做?如何去参与到其中?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觉得更多的是政府主导下的顶层设计的完善和在细节环节上的工作上的管理得以实现。

龙开超:我们中国的医生应该说是比较辛苦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我这里有一个数据,中国人口应该是占全世界人口的22%,中国整个卫生机构大概是占全世界卫生机构2%左右,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几个主要的健康指标,是处在整个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并且越来越向发达国家靠近。医务工作人员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我们中国也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主要的责任是不是在医生呢?这个需要我们思考。大医院的医生,基本上是处在一种高负荷状态下工作,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7月24号的《参考消息》报道了“工资太低养家难,医患冲突烦恼多”,内地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跳槽。这个报道看似是一个小的报道,但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们中国,特别是内地的医生面临的压力,那就是待遇低,我们职业的环境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医生,并不是在医改中不积极,而是一直以来就是在热情的工作。  

马保根:首先中国的医护人员队伍是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强。不管是汶川地震、长江大水、SARS流行,在各个关键环节,医护人员表现出了高尚的救死扶伤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舍小家为大家。在日常工作当中,医务人员都是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想和信念,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多医务人员让我很感动,比如我们的外科医生做手术做到12点以后有的是,我们的护士、护士长7点钟之前上班,晚上7、8点还下不了班,就是在这样高负荷、重压下,他们无怨无悔。但是现在的医改如何给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维护医护人员的利益,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医务人员现在是啥状况?就是“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挨的是鞭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好的氛围,这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