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风湿科和骨科等领域,此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环氧合酶理论产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1999年昔布类药物上市。一时间人们期待着昔布类药物能将抗炎止痛的生理作用发挥极致,同时不引起非昔布类NSAIDs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当时非昔布类NSAIDs的临床地位受到了一定挑战。近几年随着昔布类药物引起的心血管、肾脏等不良反应逐渐被认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非昔布类NSAIDs。究竟应该如何辨证地看待非昔布类NSAIDs,临床医生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我们将这些不同观点呈现给读者,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
关节炎早期应该应用NSAIDs
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李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 “文明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在肌肉骨骼运动系统疾病中,由于人口老龄化,关节周围的病损极其常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关节及其周围疼痛、僵硬以及病情进展以后出现的关节骨性肥大、功能障碍。骨关节炎早期以活动后疼痛最为常见。目前,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快速增长,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所以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致残。
类风湿关节炎是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早期症状以晨僵和关节肿痛为主,其治疗目的与骨性关节炎相同,也主要在于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